1.翻倒的汝瓷小盞:盞口邊緣光滑細(xì)膩,無粉末碎屑?xì)埩簟?
盞底殘留的棕褐色液體(約5ml)澄清度尚可,無明顯懸浮物。
低概率毒源載體(液體形態(tài)易于察覺異味)。
2.青白玉印章及印泥碟:印泥碟中的深朱紅印泥色澤均勻,油亮光潤,無異常顆粒析出。
白玉印章表面光潔溫潤,縫隙處(貔貅雕刻處)也無明顯沾染物。
印泥本身存在概率(如混入有毒顏料),但目標(biāo)需主動沾染才可致死,不符高致命性毒劑的投放心理。
3.銀質(zhì)鼻煙壺及地毯粉末:壺身無針孔等可疑注入口。
內(nèi)部殘留淡淡的草藥與煙草混合氣味,地毯上那點淡黃粉末極其微量。
林一俯身,從勘察包取出小型便攜式氣唧,
極其小心地將粉末連同微塵吸附進(jìn)特制的毛細(xì)玻璃管內(nèi)。潛在待驗物質(zhì)。
4.桌下抽屜敞開盒子:里面裝著幾包錫箔紙包裹的西洋阿司匹林藥片,
一盒產(chǎn)自川蜀的“壽春堂”健胃丸(蠟丸封裝),一小罐云南白藥粉。
包裝完好,無明顯開封或摻假痕跡。低概率投放載體(需強(qiáng)行灌服或長期混服)。
5.油紙點心殘?。坊ǜ猓号疵淄馄び蜐?,
豆沙餡料溢出部分色澤暗紅,質(zhì)地綿軟,無結(jié)塊或異常晶體。被咬處切口整齊。
最大可能入口毒源,氰化物可溶于餡料糖分油脂中掩味,投毒極佳載體!
第二步:矛盾點深掘——密室與字畫殺機(jī)
林一的目光最終牢牢鎖定在那副新懸掛的、
位于“澄懷觀道”中堂旁邊的短劍圖以及下方條案上的那枚剛用過的青白玉印章上,
1.印章顏色悖論:白瓷碟中的印泥是深朱紅,而墻上字畫落款鈐印的顏色是鮮亮橘紅!
二者色差顯著(朱紅偏冷沉,橘紅更暖亮),
證明死者使用印章時用的并非條案上的印泥,而是另外的橘紅色印泥,
那碟深朱紅印泥是偽裝品?還是另有用途?
2.致命文字暗示:“匹夫懷璧”——懷璧其罪!
這四個字如同一句淬毒的詛咒,結(jié)合陳景生剛剛與“青瓷會”航運(yùn)沖突的嫌疑,
(受打壓可能)以及這顆“壁”(財富航道?)的存在,針對性極強(qiáng);心理殺傷力巨大!
3.作案時間窗口:新畫剛掛,印跡鮮亮,
毒點心被啃食,死者中毒暴斃;所有行動必須在極短時間內(nèi)連貫完成,
兇手不僅要投毒,還要精準(zhǔn)控制被害人看見此畫鈐印并理解其含義的時間點。
4.關(guān)鍵結(jié)論(林一無聲推理):死者生前最后一刻的劇烈情緒波動(因見致命字畫),
極大可能加速毒物(如氰化物)在血液中的循環(huán)分解和致命痙攣,毒殺+心理絕殺=組合式謀殺!
基于此,林一的目光如同淬毒的冰錐,瞬間刺向那兩扇緊閉的南窗,
看似堅不可摧的密室鐵壁,實則可能是這場組合謀殺精心設(shè)計的舞臺裝置之一,
投毒點已知(點心),心理殺器已知(字畫),那么唯一可能的出入樞紐,
唯有那兩扇被認(rèn)定“不可能”的窗戶,他需要找到那扇“門”!
未完待續(xù)!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