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極限視覺挑戰(zhàn)——窗欞尋“門”
林一緩步走到南窗前。
雨點敲擊在玻璃上的啪嗒聲變得更加清晰。
厚重的墨綠色絲絨窗簾拉開了一半,露出窗后堅固的生鐵鑄花防盜欄桿。
欄桿外的夜色濃稠如墨。他無視了欄桿本身的堅固(物理突破已排除),將所有精神聚焦在窗框本身!
這是兩扇向西式風格靠攏的木框玻璃窗。
窗框木質細膩堅硬,是名貴的柚木,刷著深棕色的桐油清漆,光亮堅硬。
上下滑道結構,窗扇可在滑槽內上下開啟。
此刻,內側的銅質插銷將窗扇牢牢扣死在窗框凹槽內,插銷尾端的小銅環(huán)光潔如新。
林一的動作開始如同進行精密手術。他從勘察箱內取出一套器材:
1.一支帶強力伸縮桿的、頭部可360度旋轉調節(jié)焦點的強光內窺探照燈(類似早期管道鏡)。
2.一個極其袖珍、帶磁吸底座的放大倍數達200倍(10倍接目鏡配合20倍物鏡)的便攜式雙目體視顯微鏡。
3.一套含不同硬度(軟、中、硬)超細塑料材質拭子的無痕采樣棒。
4.特制的高揮發(fā)性清潔溶液(異丙醇基)和加壓氣吹。
他首先用加壓氣吹,極其小心地吹拂掉窗框頂部滑槽邊緣,
以及插銷附近可見的灰塵浮層,露出更深層的桐油漆面。
隨后,將強光內窺燈的光源調整成低角度掠射光(15°以下)模式,
將光束精準地投射在滑槽頂部的隱蔽接縫區(qū)、窗扇底部與窗框接觸的隱蔽凹槽、
以及插銷軸芯周圍那些微小的、肉眼難以察覺的結構縫隙處!
低角度掠射光如同最高明的顯影劑,光線在這些隱蔽角落和極其細微的凹凸結構處,
拉出長長的、深淺不一的陰影,任何細如發(fā)絲的異常紋理和劃痕都無法遁形!
林一俯下身,如同伏擊的獵豹,將雙目光學顯微鏡的物鏡鏡頭對準光束掃過的一處目標區(qū)域——
窗框最上端滑槽內側底部邊緣,一個極不起眼、深藏在滑槽陰影里的角落。
他的呼吸幾乎停頓,雙手穩(wěn)定得如同機械臂,緩緩調整焦距和照明角度。
顯微鏡的視野如同通往微觀世界的門扉,洞開——
視野中心呈現:
基材狀態(tài):堅實的柚木基材紋理清晰,但已被深棕色的桐油漆層覆蓋多遍,
漆層厚度約0.5mm,漆面極其光滑堅硬。
異常點:在漆層表面,就在滑槽內側底部的棱角線上,
出現了兩道極其細微的、幾近平行的、長度不足0.3mm的淺白色線狀劃痕,劃痕極其短促,但形態(tài)清晰!
劃痕深部顯微影像:顯微鏡焦距緩緩對深,光線穿透漆層表面,
林一的目光鎖定劃痕底部,在顯微鏡物鏡轉換到高倍40倍后,劃痕底部的真實形態(tài)暴露,
這些劃痕并非表面油漆層被刮掉留下的痕跡,
而是基材柚木纖維被某種尖銳、薄片狀硬物強力刺入、擠壓形成的纖維斷裂形態(tài),
劃痕邊緣有微量的、因擠壓形成的木纖維反翹和撕裂毛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