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等于在倭國釘下了一顆釘子,未來或可成為我大唐經(jīng)略倭國的前哨。
他若失敗,死于亂軍之中或默默無聞,那也是他能力不濟,與我大唐無關(guān),朕已給了他機會和名分,誰也挑不出錯處。
而且,無論成敗,他都能在倭國制造混亂,消耗倭國的實力,使其無力覬覦朝鮮半島,可謂一舉多得!”
這個計劃,充滿了政治上的冷酷與算計,卻又無比巧妙地將扶余慈這個包袱轉(zhuǎn)化為了一個可能的機會。
魏征沉吟片刻,雖然覺得手段有些不夠“王道”,但也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解決扶余慈問題的一個極佳方案,而且符合大唐的利益。
他緩緩點頭:“若如此,倒也未嘗不可。只是,需嚴格控制支援力度,絕不可使其坐大,反噬自身?!?
房玄齡和唐儉也陷入了思考,越想越覺得太子這個提議雖然大膽,卻極具可行性。
“可是陛下,”房玄齡還是有一點疑慮,“支持一個郡王去海外就藩,總要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以及……值得投入這些資源的好處?!?
畢竟,哪怕只是有限的支援,也是要花錢糧的。
李世民聞,臉上露出了一個近乎狡黠的笑容,他揚了揚手中的密信:
“這就是承乾此計最妙的地方了。
他在信的最后提到,據(jù)一些往來海商及前朝遺留下的零星記載,倭國境內(nèi),確切地說,就在其本州島西部,有一山,名曰‘石見’……”
他故意停頓了一下,看著臣子們好奇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說道:“此山,非比尋常。據(jù)稱,山中所產(chǎn)非石,而是……白銀!而且,是儲量極其驚人的白銀!太子稱之為‘石見銀山’!”
“銀山?!”
“儲量驚人?!”
這一次,連最沉得住氣的長孫無忌和魏征都失聲驚呼,臉上露出了極度震驚的神色。
白銀!在這個時代,那就是實實在在的財富,是國庫充盈的保障,是支撐龐大帝國運行的血液!一座儲量驚人的銀山,其價值根本無法估量!
李世民看著重臣們失態(tài)的樣子,滿意地笑了,他的呼吸也因為激動而略顯急促:
“太子道,若此消息屬實,哪怕只能分潤其中一部分,也足以讓我大唐國庫數(shù)十年無憂!
支持扶余慈去倭國攪局,花費些許錢糧軍械,若能借此契機,未來有機會將這銀山納入掌控,或者至少打通獲取其白銀的渠道,這代價,簡直微不足道!”
殿內(nèi)的氣氛徹底變了。之前所有關(guān)于道德、禮制、成本的爭論,在“石見銀山”這四個字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巨大的利益前景,像一塊磁石,牢牢吸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陛下!”長孫無忌率先反應(yīng)過來,躬身道,“太子殿下此計,老臣認為,深謀遠慮,可行!扶余慈封歸義郡王,封地倭國,令其自募兵馬,大唐給予有限支援,助其就藩!”
“臣附議!”
“臣附議!”
房玄齡和唐儉也立刻表態(tài)。
連魏征在深吸一口氣后,也緩緩拱手:“若為大唐長遠計,此策……利大于弊。臣亦無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