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不算,考慮到家庭單位的需要,大刀屋還根據寧為目的指示,在店鋪的角落里設置了專屬的兒童游樂區(qū)。
在這個年代,這不但是首開先河之舉,也堪稱是最貼心的服務項目。
無需多,此舉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所有的家長安心的離開,徹底解放家長的自由。
讓那些帶著孩子出來一起逛街的顧客能毫無負擔的去了解店里的商品,去選購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
而且絕對不會有人能夠想到,這所有的設施對于大刀屋來說卻幾乎都是零成本。
畢竟有大刀商社在,什么東西收不上來???
只要從庫房搬出十幾臺二手街機和堆積如山的積木、插件,這類益智玩具圍成一片。
并且再設置點小小的益智獎勵標準,安排個工作人員負責兌獎。
就足夠激起大孩子們的爭強好勝,讓他們熱火朝天的玩起來的了。
至于年幼的孩子,他們需要的更少,除了一個認真負責的看護者保證他們不受傷之外,其他的就只需要一片鋪著軟墊,把滑梯和爬行架包上軟墊的活動空間而已。
總而之,這是花小錢,辦大事。
大刀屋只用大刀產業(yè)庫里現成東西,就組成了一個內容相當豐富,而且相當安全的游樂場。
別說帶著孩子出門總是頭疼的大人予以好評,就是孩子們也高興極了,往往拿了獎勵還不愿意離開呢。
比如住在附近的山崎夫婦,今天來到大刀屋,因為感到實在便宜,就在商品區(qū)選購了一些家用品。
可突然發(fā)現時間已經不知不覺過去了一個多小時,早就到了吃飯的時間。
原本他們還以為自己的孩子一定餓壞了,委屈得不行,著急忙慌的往兒童游樂區(qū)趕來。
結果卻發(fā)現,自己一兒一女,居然樂呵呵的并排坐在游樂區(qū)外面圍擋的高腳凳上,正在香甜的吃著糕點,還喝著飲料。
“秀男,這些食品和飲料都是哪里來的?你怎么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當媽的當時就著急了,還以為孩子接受了不明人士的饋贈。
哪里知道十歲的兒子卻相當自豪的說,“不是別人的。這是我打游戲和妹妹搭積木贏來的。”
當爸的更加生氣,完全不信兒子的話。
“怎么可能?不要撒謊。”
可兒子卻委屈上了,連女兒也說,“就是我們贏的獎勵。爸爸不要冤枉我們。”
隨后等到店員聞聲過來一解釋,山崎夫婦才知道,原來還真是自己誤會了。
敢情他們的兒子剛剛在一臺街機上刷新了最高分,獲得了一等獎。
而女兒在半小時內完成了中等難度的積木造型,獲得了三等獎。
按照大刀屋兒童游戲區(qū)的兌獎規(guī)則,一等獎是兩千日元代金券,二等獎是一千日元代金券,三等獎是五百日元。
而五百日元的代金券就能買一份酸梅湯加中式點心的套餐。
也就是說,在山崎夫婦選購商品的過程里,他們的兒女全靠自己的聰慧,實現了自給自足。
不但兌換了一份吃食解決了肚子問題,而且還給父母賺了兩千日元代金券。
這自然讓山崎夫婦大為驚喜,面上有光。
他們可沒想到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優(yōu)秀,為此,不滿和懷疑瞬間變成了愧疚和夸獎。
而且既然這樣,面對孩子順勢提出再玩一會的要求,他們又怎好意思再拒絕呢?
沒辦法,山崎夫婦干脆轉頭又回營業(yè)區(qū)繼續(xù)逛去了,把孩子留下繼續(xù)玩。
就這樣,大刀屋就通過一個兒童游樂區(qū),不但輕松俘獲家庭單位的青睞,讓顧客舉家都成為自己穩(wěn)定的客源,并且還成功擴大他們的消費的需求。
咱就說這一手他聰明不聰明吧?
相信以后的周末,這里肯定會成為許多家庭消磨時間的首選項。
只是即便前面說了這么多,這些舉措也只不過是大刀屋針對普通客層的正常手段,仍然還不足以體現這家店鋪領先于時代的業(yè)務模式,沒有展現出它最有潛力的暴利來源。
要知道,寧衛(wèi)民最擅長的就是殺富濟貧。
既然是他來開店,怎么能不去想法子收割一下日本的富人呢?
不用好奇他怎么實現這一點,其實答案簡單的很――就是二手奢侈品交易。
如果更準確、更直白一點來表述的話,可以說寧衛(wèi)民瞄準的是高端服裝、配飾、皮包方面的二手奢侈品交易。
絲毫也不用疑惑,這個時代的日本為什么在這方面還是一片空白。
答案就是,這世界上的任何一種東西都是從無到有發(fā)展起來的,都需要有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作為土壤。
日本中古店行業(yè)的發(fā)展,一樣與其社會經濟演變過程密不可分。
盡管三十年后,無人不知日本中古店的興盛與發(fā)展,高端服裝和配飾已經成為二手奢侈品交易的主要部分。
但如果只看當下,有關高端服裝和配飾的二手交易,在市場中幾乎就不存在。
當下日本真實的市場情況是怎樣的呢?
日本的質屋,也就是典當行,普遍認可的質押物和交易物只有房地產、豪車、金銀、珠寶、名表、古董、名畫這些物品而已。
即便是大黑屋這個未來的中古店巨頭已經存在,但也只是零星涉及名牌皮包的收購與售賣,并不涉及服裝與其他配飾的交易。
而且還是以滿足客人基本需求為核心,尚未形成品牌化交易概念,更談不上成為二手品牌提包早期流通的重要渠道。
當下的大黑屋,哪怕走在了所有日本同行前面,也僅僅只能說是為后續(xù)二手時尚品類市場交易需求的大爆發(fā),提前埋下一點伏筆,默默在積淀中醞釀著改變行業(yè)的動能罷了。
之所以會如此,一是因為時代具有局限性。
要知道日本經濟驟然轉向,好些人還沒有能夠及時適應這種新變化。
即使是富人階層也沒能變得務實起來。
此時這個階層大多數人還認為使用二手服裝和皮包是一種丟臉的行為。
既然沒有買方,自然也就沒有賣方,這是市場需求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