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呀,泰麗莎小姐!原來你們在這里??!真是讓人頭疼,讓我們好找??!”
“就是啊,外國人可真是不懂禮貌!就是大歌星,也不能不說一聲就跑掉呢!這太不負責任了吧?”
寧衛(wèi)民這一桌的人,都被這兩聲不客氣的打擾嚇了一跳,下意識下同時轉頭看去。
只見兩個像是節(jié)目組的工作人員以包含怨氣的表情走了過來。
然后就跟鄧麗君欠了他們多少錢似的,毫不顧忌地當眾大聲斥責鄧麗君和她的經(jīng)紀人不告而別,影響了節(jié)目組的彩排工作。
這突如其來的喧鬧登時引起了咖啡廳里其他人的矚目。
這個時候,距離正常白領的下班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正是東京放送電視臺一天之中訪客最多的時候,坐在這里會客和等候見面的人很多的。
在數(shù)百雙眼睛的凝視下,別說鄧麗君和舟木稔頓感顏面掃地,就是寧衛(wèi)民和岡本晃也感到如針芒在背那樣尷尬。
惟獨一點好處,就是目睹這一場面的人,大多都是tbs本部的人,不會有外泄的不良影響。
即便有記者也不會把這讓人難堪的一幕曝光出去的。
但話說回來了,無論怎么樣,這兩個節(jié)目組的人的態(tài)度也委實太過分了。
要知道,日本人其實是最在意公眾場合保持安靜,避免打擾旁人是最基本的公德和素質(zhì)。
哪怕氣急了,也不能這樣大聲喧鬧,讓人當面下不來臺。
而且日本人也注重等級觀念,很少有以下克上的情況出現(xiàn)。
聽口氣這兩個人明明只是節(jié)目組的普通劇務,卻肆無忌憚到忽略等級訓斥正當紅的一線明星,連點公德和素質(zhì)都不講,這也太反常了。
明顯這兩人是有恃無恐,才會故意耍威風,當眾落鄧麗君和舟木稔的面子,不能不讓人懷疑背后有什么特別的原因。
更何況鄧麗君和舟木稔在這件事上還很委屈。
哪怕他們一再解釋,來會客的事兒已經(jīng)跟現(xiàn)場負責協(xié)助總導演彩排的執(zhí)行導演打過招呼了,而且清楚地告知了會客地點在大樓一層咖啡廳,以便劇組通知他們,也沒用。
對方不但毫不諒解,全無體諒,反而陰陽怪氣地出譏諷。
咬死了鄧麗君拿了有限放送大賞,就不把唱片大賞放眼里了,在工作中太過敷衍毫無誠意。
為此,還堅持要他們必須立刻結束會客,馬上去和導演解釋,并向其他演員道歉。
就那一副尖酸刻薄、自以為是的小人模樣,讓誰看了都要大皺眉頭。
而作為當事人之一,與鄧麗君和舟木稔商談合作的伙伴,寧衛(wèi)民更是一看就上火,恨不得想揍他們一頓。
再加上他也覺得是這次會面連累了鄧麗君,自己也要負有一定責任,就更做不到置身事外。
然而正當他要出面仗義執(zhí)的時候,卻被岡本晃拉了拉袖口,小聲攔阻?!?
“寧社長請不要干涉。否則一定會讓舟木社長和泰麗莎倍感困擾,甚至委屈白受前功盡棄的。這里的情況很復雜還是先等一等再說吧……”
面對岡本晃煞有其事,莫測高深的眼神,寧衛(wèi)民盡管充滿疑惑,但也知道不好貿(mào)然行事了。
既如此,也就只有克制住自己的暴脾氣,眼睜睜地看著鄧麗君和舟木稔受足了刁難,委曲求全地再三道了歉,才換得兩個劇務的“高抬貴手”過了關。
那不用說,被這兩個不速之客這么一攪合,雙方的合作商洽也就沒法完成了。
只能暫時告一段落,然后通過電話聯(lián)系再約時間,才好把合同簽完。
就這樣,直到雙方草草互道再見,鄧麗君和舟木稔又在兩個劇務的“押解”下,重新趕去了樓上演播室。
之后,寧衛(wèi)民帶著岡本晃也離開了tbs總部大樓。
不過,兩人沒有回事務所,而且又找了一家居酒屋去喝一杯。
直到這時,就著冰涼的啤酒和玉子燒、燒鳥串,剛才發(fā)生的這件事才被岡本晃拿出來又當做了他們下酒的談資。
寧衛(wèi)民也正是因為從岡本晃的嘴里聽到一些藝能界私下里所流傳的八卦,這才驚訝地發(fā)現(xiàn),其實鄧麗君在日本處境,遠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春風得意,那么風光無限。
據(jù)岡本晃所說,在日本演藝圈,鄧麗君屬于“外タレ(gaitare)”,就是外國藝人這一門類。
所以早從七十年代,她簽約在寶麗多旗下初次來到日本發(fā)展,就飽受排擠。
她的華人身份,以及不取日本藝名,不穿和服的個人堅持,都讓日本聽眾和業(yè)內(nèi)人士不喜歡。
不但許多詞曲作者不愿意為她寫歌,而且她在演出中,還會經(jīng)常遇到粗魯觀眾的騷擾和羞辱。
甚至很長時間,她都沒有一間獨立的化妝間,只能和普通演員一起共用化妝間。
然而即便如此,鄧麗君的嗓音實在太過甜美,空靈的音質(zhì),溫柔的氣質(zhì)完全是得天獨厚。
默默無聞的挨過一年后,當找準市場定位后,她的嗓音就像一顆閃亮的珍珠,在日本歌壇綻放出耀眼的光澤。
其發(fā)布的單曲《空港》,哪怕沒有很濃厚的日本味道,完全是屬于普世化的演歌風格的抒情歌曲,說來也真沒什么特點。
但就是俘獲了眾多觀眾樂迷的心,打破多項唱片銷量紀錄,也創(chuàng)下了寶麗多公司成立以來旗下歌星最暢銷紀錄。
并憑此獲得“日本音樂祭銀賞”、“日本唱片大賞新人歌手賞”、“新宿音樂祭銅賞”、“銀座音樂祭熱演賞”等多項大獎,一下子成為了日本家喻戶曉的歌姬。
但可惜的是,還是因為華人身份,耀眼的成績非但沒能改善鄧麗君的處境,反而為她招致來了更多的敵意,惹來了更多的敵人。
除了引起了許多日本歌手對她眼紅和嫉妒,對她的實力大為忌憚之外。….
就連頒發(fā)給她最佳新人獎的日本唱片大賞的評選委員里,也有一些人因為不得不把這個獎項發(fā)給一個外國人而感到屈辱。
要知道在此之前,還從沒有一個外國藝人能在日本樂壇獲得過像鄧麗君這樣的成就。
于是鄧麗君在此之后,可以說飽受日本樂壇的排擠,成了日本樂手共同的潛在的敵人。雖然沒有人在明面上表現(xiàn)這種敵意,但針對無處不在,許多歌手都拒絕與之合作,還有人故意陷害。
像“假護照”事件就是有人瞅準了時機向日本政府舉報的,落入陷阱的鄧麗君不但因此入獄,惹出了好大的法律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