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頓飯一直吃到下午兩點。
大家坐在一起,除了聊壇宮飯莊和天壇公園的發(fā)展計劃,除了聊東京壇宮分店目前的籌備情況之外,還說了不少的趣事閑話。
什么日本人幾乎頓頓都要吃魚啦,而且不重樣,因為非常便宜,但東京的蔬菜水果可比肉食要貴得多……
什么日本的人也不是人人都開汽車的,交通特別擁堵。
像東京的上下班坐地鐵,就像咱們京城的公交車,必須有專人往里死命推人,才能關門開走。
交通費也特別昂貴,坐一趟車就相當于國內打張月票的了,通勤成本賊高……
還有日本男多女少,婚禮開銷巨大,男人要娶個媳婦真心不容易。
但娶了媳婦,小日本子卻又喜歡耍大男子主義……
總之,直至酒足飯飽,這些新鮮有趣的閑話道盡,眾人這才心滿意足,有心散去。
但不得不說,這頓飯真正最讓大家開心的事兒,還是臨別之時,寧衛(wèi)民又給了大家一份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怎么回事?。?
敢情今天酒席上一談及“bp”機,寧衛(wèi)民就心里一動,他想到自己也沒有帶來足夠禮物,正好可以借這玩意彌補人情上的失誤。
所以散席的時候,他就留了大家一步,當眾提出了建議,表示自己回來實在是急切,也沒給大家?guī)硎裁慈毡就撂禺a,很有點不好意思。
干脆,就由壇宮出資給大家每人配備一個尋呼機作為新春禮物吧。
今后也方便大家公務上的聯(lián)絡。
而此一出,那誰不高興?。?
大家立馬就共同舉杯,頌詞如潮,竭力感謝寧衛(wèi)民的這份慷慨。
才真叫一個喜笑顏開,賓主盡歡啊。
這不是他們不開眼,也不能說他們忒膚淺。
關鍵是這年頭的bp機價值實在不菲,基本上相當于一個普通職工的全年工資了。
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地位的象征。
而且還是黑科技產品,那是絕對的時髦。
誰要有這么個玩意,那可牛大發(fā)了,絕對比幾十年后的蘋果手機更能滿足人的虛榮心。
甭管有沒有用,好不好用,會不會用,反正別在腰帶上裝裝大個兒的,那就很好嘛!
尤其是這樣一份禮物還能美其名曰打著為了工作的旗號,讓誰還說不出什么來。
這豈不是可以光明正大炫耀了嘛!
大家高興之余,心里不由都在暗贊寧衛(wèi)民真會送禮,能夠秒懂大家的心思。
沒拿到日本禮物的小遺憾又算得了什么啊。
自然每個人都能夠體諒寧衛(wèi)民公務繁忙和旅途遙遠的難處啊。
所以說,假公濟私也是需要腦子的。
在寧衛(wèi)民靈機一動的借題發(fā)揮下,這頓飯吃得啊――絕對圓滿。
不過說到寧衛(wèi)民今天來到天壇的初衷,除了為了巡查壇宮飯莊的經營狀況之外。
除了就便和天壇園方的管理層和喬萬林坐下來吃頓飯,維持一下感情的溫度之外。
其實還有幾個相識于微末的老朋友,他也很想要見上一見。
所以這天下午酒席散了,寧衛(wèi)民就沒走,而是跑到經理辦公室休息去了。
稍微瞇了一小覺,等到天壇公園臨近閉園,他打電話把孫五福和古四兒給叫了過來。
然后還打電話回扇兒胡同,喊來了羅廣亮和小陶,又留下了張士慧。
就這樣,晚上等于寧衛(wèi)民又組織了一場飯局,他們六個人湊上了一桌,在壇宮飯莊繼續(xù)喝。
其實寧衛(wèi)民的意思很簡單。
在座的幾個人情感關系大于利益關系,幾乎都可以算是他的哥們兒。
加上明年羅廣亮和小陶也要來天壇公園落地兒干買賣了。
正所謂“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他就希望這些人能夠親近親近,多熟悉熟悉,以便日后互相關照。
不用說,對他的這番好意,在座每個人都是積極響應。
在他的撮合下,在場的人把酒歡,就像江湖好漢那樣說著仗義和局氣的話。
也許這個時候,每個參與者心里還沒有那么純粹的真誠,只是顧及到寧衛(wèi)民的面子才做出彼此親熱的樣子。
但別忘了,這個小圈子里的成員都是寧衛(wèi)民能信得過的實誠人。
寧衛(wèi)民把他們湊在一起,恰恰應了那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話了。
價值觀和道德觀都比較相似的一些人,其實很容易發(fā)現(xiàn)彼此是多么的投緣。
所以盡管寧衛(wèi)民很快就又離開了京城。
可打這頓飯起,這幾個人的聚會卻長期存在下去。
而且慢慢的,他們每個人還真的從中體會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不為別的,就因為實在人之間的相處方式和所謂的酒肉朋友,或是商場上常見的那種市儈人,絕對不同。
他們平時見面從來不關心你喝不喝我提的酒,你抽的是什么牌子的煙。
彼此只關心對方最近過得怎么樣,如果遇上了困難,我能不能幫到你。
如果有誰的買賣真遇到了什么實際困難,一旦開口求助,那么每一個人都不會“差事”。
一定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實實在在的幫助。
這樣真誠的關系,就是寧衛(wèi)民介紹他們認識的最大意義,也是讓人最感到最暖心和欣慰的東西。
要知道,商場上的事情就像大海上的航船,何時遇到冰山和暴風雪,誰能說得準呢?
但要是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能就此抱起團來可就大不一樣了。
每個人經商的風險都大大的減少,人脈、消息和出路卻會得到有效增加,甚至可以說相當于每個人的商業(yè)生命都多了1up的備份。
當然了,寧衛(wèi)民作為一手搭建起這樣的一個小團體的大佬,他自己從中收獲的東西更多。
這些人因為他團結在一起,當然始終也會是他有利的臂膀,堅定的追隨者。
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如果打個比方,他就像是這個團體的航空母艦,而這些人全是圍繞在他周圍的僚機。
要不怎么能說是“自己人”呢?
就像這一次,養(yǎng)魚專業(yè)戶古四兒就很對得起他。
這小子居然還記得他的托付,去年年底前真的不辭勞苦,跑到花城扔了四萬塊。
成功替他把一對藍龍、兩對紅龍、三條金龍和五條銀龍給弄回來了。
這些魚如今都養(yǎng)在南神廚的一間靜室里,每天都要雇人去護城河撈小魚兒喂著。
目前來看,已經養(yǎng)了一個季度了,差不多算是養(yǎng)住了。
雖然因為路途遙遠,條件所限。
哪怕古四兒有寧衛(wèi)民傳授的訣竅,在買魚的時候就偷量了這些龍魚原本的水溫,運送的一路上也用最大努力把水溫保持恒定。
可路上還是損耗掉了好幾條龍魚。
但幸運的是,最稀有的藍龍和紅龍都保住了,金龍和銀龍的損失完全可以接受。
寧衛(wèi)民得知這個喜訊,自然是樂得合不攏嘴啊。
和別人不一樣,沒人比他更清楚這些龍魚日后所能創(chuàng)造的經濟價值。
如果說當初京城七十年代刮起來的熱帶魚熱,只是一種從眾心理作祟,煽乎起來的大眾消遣方式的話。
那么到了九十年代,整個內地再重新興起的龍魚熱,就是典型帶有投機性質的炒作了。
從南方流到北方的龍魚,那價格高得能令人匪夷所思。
整整十年的黃金期,比郵幣市場的炒作的高度還能讓人上頭呢。
就憑古四弄回來的這些魚,就憑這個年代絕無僅有,自己手里掌握的龍魚繁育技術。
寧衛(wèi)民絕對充滿信心能把這十幾條龍魚給繁衍出成千上萬條來。
那弄不好整個九十年代,整個北方的龍魚行情就能抓他自己的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