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皇帝這一問,齊清遠語氣一滯。
凌川北疆之戰(zhàn),戰(zhàn)績確實耀眼,無人能出其右,這是不爭的事實。他只能硬著頭皮道:“北疆之功,確屬難得,然……”
皇帝不待他說完,繼續(xù)追問,聲音提高了幾分,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既然無人能及,那便是首功!再者,國丈其功不足以封侯,那朕就更要請教了,自本朝開國以來,可曾有人能僅憑千余兵力,于野戰(zhàn)中正面擊潰數(shù)萬胡羯鐵騎,并斬首萬余?若朕記得不錯,自朕登基這二十七年以來,北疆對陣胡羯,從未取得過如此輝煌之大勝吧?此戰(zhàn)不僅解了北疆之圍,更是一掃我朝多年邊患陰霾,壯我軍威,揚我國威于域外!國丈乃文臣領袖,熟讀史書,當知此等功績,放在任何一朝,封侯可算過分?”
皇帝的目光如炬,緊緊鎖定在齊清遠身上,語氣雖平緩,卻帶著千鈞之力。
齊清遠張了張嘴,臉色一陣青一陣白,發(fā)現(xiàn)自己在戰(zhàn)功這一點上,確實難以找到強有力的理由反駁。
皇帝以事實和祖制為依據(jù),將他逼到了墻角,他最終只能頹然垂下目光,聲音干澀地回答道:“陛下……圣明燭照,是老臣……思慮不周了。封侯……不過分!”
說著,他默默退回了班列之中,只是那緊握的拳頭和微微顫抖的衣袖,顯露出他內(nèi)心的極不平靜。
然而,齊清遠剛剛退下,另一人便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正是戶部尚書顧承均。
他面色沉痛,甚至帶著一絲悲憤,高聲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事關國法綱紀,臣不得不!”
皇帝眉頭微不可察地一皺,語氣中帶上了幾分不悅:“顧尚書,今日乃是授封大典,普天同慶之時,有何公務,留待明日朝會再議不遲,莫要壞了這大殿之上的氣氛!”
“噗通!”
誰知,顧承均竟直接雙膝跪地,以頭搶地,發(fā)出‘咚咚’悶響,再抬頭時,已是老淚縱橫,聲音悲切無比:
“陛下!求陛下為老臣,為臣那苦命的女兒做主??!陛下!”
他這突如其來的痛哭流涕,讓殿中剛剛稍緩的氣氛再次緊繃起來。
皇帝臉上的不悅之色更濃,沉聲道:“究竟何事?說!”
顧承均伸手指向手持圣旨,靜立一旁的凌川,眼中充滿了刻骨的仇恨與殺意,嘶聲道:“陛下!臣的女婿,前北疆總參軍章績,奉陛下之命召回神都任職,本是皇恩浩蕩,光耀門楣之事!可誰知……誰知他卻死在了回京途中!廷尉府最初調(diào)查,其死于流竄馬賊之手!可臣……臣前段時間偶然得知,馬賊之說,純屬子虛烏有,乃是有人掩蓋真相的幌子!實則是凌川他公報私仇,挾怨報復,親自帶人在途中截殺了我那女婿章績?。 ?
他聲淚俱下,演技逼真:“陛下明鑒!凌川此子,心狠手辣、睚眥必報!臣那女兒,年紀輕輕便守了寡,終日在家以淚洗面,痛不欲生!章績縱然有千般不是,亦當由國法處置,豈容他凌川私自動刑,擅殺朝廷命官?此風若長,國將不國!懇請陛下下令,即刻將凌川這殺人元兇拿下,明正典刑,以慰臣婿在天之靈,以正我大周律法綱紀!”
他一番哭訴,字字血淚,若是不明真相之人,恐怕真會為之動容。
然而,龍椅上的皇帝,聽完他的控訴,非但沒有震怒,反而發(fā)出一聲意味不明的冷笑。
“好!很好!你要朕為你主持公道,朕今日就為你主持這個公道!”
皇帝說著,竟直接從御案之上拿起一本早已準備好的奏折,看也不看,隨手丟到了顧承均面前的金磚地上。
“啪!”
奏折落地的聲音并不響亮,卻如同重錘般敲在顧承均的心頭,讓他渾身猛地一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