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紫禁城平臺大殿西側暖房內,大明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檢,坐在軟榻上靜靜地對著窗戶發(fā)呆,默默地回憶起哥哥臨死前給他講過的點點滴滴。自從哥哥朱由校生病以來,他就在其身邊奉伺湯藥起居,這期間兄弟倆的交流比任何時候都多。隨著天啟皇帝病情加重,天啟皇帝朱由校也不得不為身后事多加考慮。朱由校在與弟弟的交談中,談論最多的就是在大明關外的破奴侯張平安。
朱由校告訴弟弟朱由檢,關外破奴侯張平安為人做事極為不堪,行事狡詐詭異,誰也說不清楚破奴侯他是忠是奸。破奴侯張平安對待女真韃靼還是有刻骨仇恨,要不然也不會數次打敗女真韃靼,還斬殺了大明關外世仇努爾哈赤。可破奴侯對遼東邊軍破奴侯的態(tài)度就有些讓人琢磨不透,他似乎只是對袁崇煥與祖大壽一家不滿,對其他邊軍將領好像并未惡感。
朱由校在病榻上告訴弟弟,朝堂之上講的中庸平和也是必須要有取舍,東林黨人滿口大義做事卻是分外齷蹉。東林黨人爭權奪利不留余地,卻少有謀國大計。一直對東林人非??粗氐闹煊蓹z雖然有些不以為然,卻沒有反駁哥哥的觀點。朱由校還告訴弟弟,原遼東巡撫袁崇煥一定要用,要不然破奴侯張平安就沒有顧忌之人,這對大明來說絕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袁崇煥此人好高騖遠切勿大用,破奴軍在遼東廣寧打敗女真韃靼后把城池交到大明手中。這么大片的地域內袁崇煥只派了不到三萬戰(zhàn)兵接受防御,錦寧防線上十幾萬大軍徒費糧餉不思進取,錯失大好局面,袁崇煥在遼東或許能守城,卻不是個進取之才。大明知兵事之人莫過于原閣老致仕在家的孫承宗,他也是大明少有能壓制破奴侯張平安野心的人,作為皇帝壓制對孫承宗的任用,就是為朱由檢將來當皇帝后施恩留下余地。
當然了,朱由校還是為魏忠賢擺了不少功勞,特別是魏忠賢能審時度勢籌集稅銀,保障了大明變關特別是遼東邊防糧餉支出。要沒有魏忠賢到處收集稅銀,大明那點土地糧稅僅僅只能勉強維持。希望弟弟在登上大寶后一定要善待他的大伴魏忠賢,至于張皇后與奉圣夫人,朱由校更是對朱由檢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善待她們。
隨著天啟皇帝朱由校的駕鶴西去,被大臣們推上皇位的崇禎皇帝朱由檢還有些不太適應。作為朱由檢的嫂子張皇后,對朱由檢的第一個警告就是千萬不能吃宮里的任何東西,哪怕是宮里送來的水也不能喝一口。直到這時,年僅十六歲的崇禎皇帝朱由檢,才發(fā)覺魏忠賢在皇宮大內勢力的**,他選擇默默地忍耐,在他沒有形成勢力前先不會去動閹黨一系。
然而,大明朝堂上的平衡,隨著破奴侯張平安使節(jié)楊漣的到來而隨之打破。按照常例,破奴城宣慰使司作為大明外藩向大明派遣使節(jié),要么是朝廷任命的官員,要么是破奴侯張平安的親屬,在禮部備案后才能覲見皇帝。這一次,大明破奴侯張平安向朝廷禮部上報,經過破奴侯多方查證,原大明左都御史楊漣,居然是大明破奴侯張平安爺爺叔伯兄弟、三姨媽的堂兄弟、連襟的兄弟媳婦家的……。反正繞了無數個大灣,進而證明楊漣是破奴侯張平安的遠房伯父。
這下大明禮部的官員算是開眼了,都說破奴侯張平安做事做人不要臉,現如今禮部官員終于見識到了破奴侯是怎么地不要臉。他們還沒辦法駁回破奴侯的呈報,就是因為在破奴城里有一大批東林流放官員,這幫人個個是官場老將,對于朝廷文書極為精通。他們做出的呈報沒有絲毫破綻,令閹黨把控的禮部也不敢輕易駁回破奴侯的呈報。
隨楊漣從破奴城一起來到大明京城的人員中,有十個發(fā)配到破奴城的東林干將,特別是隆慶五年進士周嘉謨更是這批干將中的謀主。別看周嘉謨在破奴城法務衙門任案判,算是法務衙門第三把手,卻以審案公道深受破奴城百姓尊重。這次破奴侯張平安指派他們來大明為天啟皇帝奔喪,同時也慶賀新皇帝登基,還交給他們打擊閹黨的重責。他們來大明的路上就已經商議完善有了可行的對策,特別是在京城宣慰使司衙門中,還有大批避難的東林官員,這就給他們扳倒閹黨提供了客觀條件。
這時,破奴侯給出了打擊閹黨方略,力主在鳳陽看守陵墓的信王府前管事太監(jiān)曹化淳回京。對于破奴侯張平安的指示,連老謀深算的周嘉謨也深感佩服,破奴侯這招釜底抽薪,既向大內參了沙子,又能討好崇禎皇帝,還能增強東林在內廷的盟友。唯一讓周嘉謨感到擔心的是,一旦曹化淳回京后能幫上這個忙嗎。不過,破奴城宣慰使司衙門下屬的五福貨棧統領鄭泰卻對此充滿了信心,他拍胸脯保證曹化淳一旦會支持東林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