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杜遠為了杜家村庫房里那堆積如山、幾乎快要溢出倉門的銀錢,開始認真籌劃諸如“全村民用水泥路網(wǎng)升級”、“大型水力驅動工坊集群”、“普及型蒙學體系擴建”等更為宏大的“花錢”計劃時。
一場毫無征兆的劇烈政治風暴,如同臘月里最凜冽的寒風,猛地撕裂了貞觀初年那看似海晏河清的朝局表面。其來勢之兇猛,影響之深遠,直指帝國最核心的繼承秩序,足以動搖大唐的根基。
這場風暴的源頭,恰恰始于李世民近來著力推行的一項彰顯仁德的善政。他深知刑獄關乎人命,最忌草菅,為最大程度避免冤假錯案、錯殺無辜,特意頒布詔令。
明確規(guī)定:自此以后,天下所有判處死刑的案件,無論案情輕重,都必須經(jīng)過極其嚴格的審核程序——京師地區(qū)的案件須“三復奏”,地方案件更須“五復奏”,即反復核查上報,最終由皇帝本人親自披閱裁定,朱筆勾決后方可執(zhí)行。
與此同時,為了悉心培養(yǎng)太子李承乾,使其逐步熟悉政務,為將來繼承大統(tǒng)做好準備,李世民開始有意識地讓他接觸并嘗試處理一些不太緊要的普通政務(史稱“斷庶政”),自己則從旁觀察、指點。
這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培養(yǎng)繼承人、并施仁政于天下的正常舉措,充分體現(xiàn)了李世民的深謀遠慮與慎刑愛民之心。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平靜的水面之下,早已暗礁叢生。
就在李承乾剛剛開始協(xié)助處理政務不久,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意外”便猝然發(fā)生。那是在東宮專屬的演武場上,一次例行且再普通不過的騎射練習。
太子李承乾騎乘的,是一匹素以性情溫順、步伐穩(wěn)健而著稱的西域良駒,平日與他極為熟稔。
可就在太子策馬奔馳、準備開弓射靶的瞬間,那匹御馬竟毫無征兆地發(fā)出一聲凄厲的嘶鳴,隨即如同被惡鬼附體般徹底失控!它人立而起,繼而瘋狂尥蹶子,將猝不及防、毫無心理準備的李承乾狠狠地從馬背上甩飛出去!
更為不幸的是,太子墜落的位置恰好靠近場地邊緣,他的左腿在空中失去控制,以一種極其扭曲、刁鉆的角度,重重地撞擊在了一個用于固定箭靶的堅硬石礅棱角之上!
在場所有人都清晰地聽到了那令人牙酸的“咔嚓”骨裂聲!李承乾當場痛昏過去,左腿小腿處呈現(xiàn)出一種不自然的彎曲,鮮血迅速染紅了褲管。
太醫(yī)署的所有頂尖國手被火速召入東宮,經(jīng)過連夜數(shù)輪的緊張搶救,雖然勉強保住了太子的性命。
但為首的太醫(yī)令在向皇帝回稟時,卻是面色灰敗,汗透重衣,跪伏在地,用顫抖而隱晦的辭表示:太子腿傷極重,脛骨腓骨皆斷,經(jīng)脈受損嚴重,即便日后傷口愈合,骨骼接續(xù),也極大概率會留下嚴重的殘疾,行走之時恐怕難以避免跛足之態(tài)!
“太子墜馬,腿骨粉碎,恐成跛足!”
這噩耗如同九霄驚雷,猛然炸響在長安城的上空,瞬間擊懵了所有聽聞者。它更像是一柄無形的重錘,帶著千鈞之力,狠狠砸在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心口!
太極宮兩儀殿內,往日莊嚴肅穆的氣氛被一種近乎凝滯的悲憤與恐慌所取代。
李世民站在太子病榻前,看著榻上那個因劇痛和高燒而深度昏迷、臉色慘白如紙的嫡長子,聽著太醫(yī)那近乎宣判的預后,這位一生歷經(jīng)無數(shù)大風大浪、素以冷靜果決著稱的英主,第一次在眾多心腹重臣面前徹底失態(tài),情緒崩潰!
“查!給朕徹查!掘地三尺也要查個水落石出!”李世民的咆哮聲如同受傷的雄獅,震得殿宇梁柱上的灰塵都簌簌落下。
他雙目赤紅如血,額角青筋如同虬龍般暴起,渾身上下散發(fā)著令人膽寒的濃烈殺意,“那匹馬!那個該死的馬夫!所有經(jīng)手過、接觸過太子坐騎的人!還有當日演武場當值的所有侍衛(wèi)、官員!一個都不許漏掉!全部給朕抓起來,嚴刑拷問!朕的承乾!朕的太子!好端端的怎么會出這等‘意外’?!這絕不可能是意外!是陰謀!是有人蓄謀害朕的太子!”
極度的悲痛與憤怒之下,他幾乎要親手推翻自己不久前才鄭重頒行的、旨在慎刑的死刑復奏制度-->>,當場就要下旨將負責太子騎射安全的一應官員、馬夫、近侍全部推出午門斬首!
幸得聞訊趕來的長孫皇后,雖同樣心如刀絞、淚痕未干,卻強撐著維持理智,與聞訊疾馳入宮的房玄齡、杜如晦等心腹重臣跪地苦苦勸諫,才暫時壓下了皇帝那幾乎要焚毀一切的雷霆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