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要暫時議和,就是為了給調(diào)動大軍拖延時間。
忽悠住朝鮮王還沒完。
沈惟敬又壓低聲音神秘一笑,“我和豐臣秀吉是鐵哥們,放心吧?!?
說完,真就只身一人潛入倭軍大營。
沒人知道他對豐臣秀吉說了什么,只知道他出來時,小西行長親自送行,禮數(shù)周到得像見到親爹。
從此,這忽悠大戲正式開演。
豐臣秀吉待他如上賓,酒肉美女輪番招呼。
而這位沈大師來者不拒。
酒喝著、肉吃著、娘們睡著。
豐臣秀吉提啥要求,他全答應(yīng)。
歷史上著名的夢幻七條,就出自這時候。
當(dāng)時和他一起的大明禮部官員不懂倭語,全靠他翻譯。
于是,這位老兄導(dǎo)演了中日史上最離譜的雙向誤會。
對豐臣秀吉說:“萬歷愿意讓公主下嫁,永結(jié)同好?!?
轉(zhuǎn)頭對禮部官員說:“倭奴要稱臣納貢?!?
兩邊一聽都高興壞了,推杯換盞皆大歡喜。
豐臣秀吉樂呵呵地送他出營,回去坐等迎娶公主。
禮部官員回京復(fù)命,“倭奴要納貢稱臣?!?
萬歷也懶得計較,反正能拖一陣子就拖。
這一拖,戰(zhàn)線穩(wěn)住,大軍調(diào)度時間充裕。
沈惟敬用忽悠硬是幫大明穩(wěn)住了朝鮮戰(zhàn)局。
當(dāng)然,他的忽悠并不只是國事談判。
他一邊叫豐臣秀吉老哥,一邊給他傳授延年益壽長生不老大補丸的秘方。
聽名字就離譜的一匹。
可再圓的謊,總有露餡的時候。
當(dāng)真相被揭穿時,不知道他是怎么忽悠的。
反正豐臣秀吉氣得要死,卻仍沒殺他,還以禮相送。
結(jié)果他回國,就被萬歷以欺君之罪一刀咔嚓了。
雖然他被咔嚓了,可故事還沒全劇終。
他掛了不久,他的老哥哥豐臣秀吉就下去陪他了。
朝鮮史料說是被大補丸補死的,日本史料說是被氣死的。
不管哪種,死因都跟沈惟敬脫不了干系。
至此才是徹底的全劇終。
這人到底是忠?是奸?
忠吧,他敢忽悠皇帝。
奸吧,他一沒割地二沒賠款,反倒替大明爭取到了調(diào)兵的時間。
想到此崇禎輕嘆一聲。
沈惟敬懂倭寇,卻不懂大明。
還好沒有株連。
沈家后人沒出大忽悠,卻個個商場老狐貍。
據(jù)說到近代,還出了個騙光倭國親王家產(chǎn)的商賈巨騙。
崇禎放下手中奏折,轉(zhuǎn)頭吩咐王承恩:
“讓方正化派人去嘉興平湖,找沈惟敬的后人帶來見朕。”
繼承了忽悠天賦最好,沒繼承也無妨。
商道昌,國才能富。
八大晉商要滅,但大明的商業(yè)也不能斷。
要想天下財路再開,必得有商人、船隊、海外貿(mào)易。
想到這里崇禎撫摸下巴,這個時間點鄭芝龍應(yīng)該已經(jīng)成氣候了吧?
鄭芝龍之名知道的可能不多。
但他的兒子卻是大大有名。
鄭森,字明儼,號大木。
1645年南明隆武帝朱聿鍵,賜他明朝國姓“朱”,改名“成功”。
后世多稱其鄭成功或“國姓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