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重整天下,必須先斷根。
天啟想靠閹黨去斷,結(jié)果被文官反噬。
崇禎明白,他沒別的路可走。
朝廷沒錢,有兵沒糧,火器造不出一門。
這樣的大明,就算有千謀萬計,也是一具枯骨。
崇禎嘆息。
想救,得有錢。
最快的辦法,只有一個。
抄家。
八大晉商、東林余黨、朝臣士紳,還有……宗室勛貴。
若要為天下續(xù)命,就得先當(dāng)一回劊子手。
……
次日朝堂休沐。
崇禎披衣出寢,心神尚未從昨夜的思慮中走出,就被通報聲驚醒,有人求見。
這是他穿越至此,見到的第一個猛人。
“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方正化,叩見陛下!”
方正化是明末著名宦官,出身山東,武藝極高。
崇禎十五年,他以監(jiān)軍身份守保定,大獲全勝。
崇禎十七年再次奉命出征,頓首辭,帝不允。
出發(fā)前曾上奏,“此行斷不能為,不過一死報主恩爾”。
他知道自己守不住,可他還是去了。
結(jié)果如他所料,保定失守,他在城破之際力戰(zhàn)不退,身中數(shù)箭不倒。
敵問,爾乃何人?
答曰,吾乃帝前總管方正化是也。
忠義之舉令人動容。
“頓首辭”并非畏怯,而是清楚自己守不住,怕辜負(fù)了陛下所托。
崇禎那時無人可用,只能派他去,而他也確實做到了以死報國。
方正化為人剛正,不似魏忠賢那般陰鷙。
他身材高大,面容方正,是典型的冷峻硬漢。
明末宦官與后世不同,他們能帶兵能打仗。
曹化淳、方正化都是這種,與清代宦官完全不同。
方正化不,崇禎也沒開口,殿中安靜得能聽見香灰墜地之聲。
崇禎打破沉默,“你怎么看錦衣衛(wèi)?”
方正化答得干脆,“酒囊飯袋,一無是處?!?
這話讓崇禎一愣,也讓王承恩臉色大變。
錦衣衛(wèi)是皇帝親軍,如此評價幾乎等同冒犯圣上。
崇禎并無不悅,“若將錦衣衛(wèi)交由你整頓,你打算如何做?”
方正化回答得依然干脆,“砍一半?!?
果然是個猛人。歷史中能留下名號的,果真沒一個白給。
他說的是砍一半,而不是留一半。
“怎么砍?”
“冒領(lǐng)餉銀,告者得其銀。
想知誰忠誰奸?
讓其攻其主,觀其心即可。”
說完,重新俯身跪地。
崇禎笑了。
笑意不在唇角,而在眼底深處。
他的意思翻譯成白話就是,治理吃空餉等問題,只需要舉報成功后,把被舉報者的餉銀獎勵給舉報者。
找出安插在錦衣衛(wèi)里的奸細(xì)等問題,只需要查出大概哪些人會往錦衣衛(wèi)里安插奸細(xì),然后帶人去干他,看誰通風(fēng)報信、出工不出力。
簡單、粗暴,卻極致高效。
用利誘清污,用對抗辨忠。
不花一文錢,就能逼出錦衣衛(wèi)的真?zhèn)翁搶崱?
“按你說的辦,多久可以完成?”
“二日足矣。”
回答的依然是簡意賅。
崇禎滿意的點頭,“派人去找一個叫李若璉的,他現(xiàn)在應(yīng)該在京中準(zhǔn)備武舉。”
方正化躬身、叩首,轉(zhuǎn)身離去。沒有一句廢話,沒提一句困難,更沒要一兩銀子。
待殿門重新合攏,崇禎嘴角掛笑。
牛人,朕喜歡。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