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皇宮,冰冷的汗水打濕了方元全身,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就在十七年后。
前世身為明史專家,他對大明有著極其深刻的了解。
有人說大明的滅亡是因為殺了袁承煥,也有人說是因為重用了袁承煥。
剛穿越成崇禎的方元知道,不是因為重用或是殺了袁承煥。
而是因為殺了魏忠賢!
魏忠賢該死,這是天下人的共識。
但他死得太急,太干脆,也太干凈了。
正是因為閹黨被連根拔除,朝堂失去了最后的平衡。
東林黨一家獨大,權(quán)勢滔天,大明從那一刻起,徹底脫軌。
人們總罵天啟帝昏庸,說他縱容魏忠賢,寵信佞臣;
可他們卻看不到,天啟最被世人詬病的地方,也是他最聰明的地方——他能駕馭魏忠賢。
天啟六年,魏忠賢幾乎把東林黨干成絕戶。
若非天啟早逝,再過兩年,朝堂或許就能重歸一統(tǒng),再無黨爭。
畢竟魏忠賢的五虎、五彪、十孩兒、四十猴孫、五百義孫,大多出身浙黨、齊黨、楚黨,舊勢力早已被他收編整合。
可惜,天不假年。
天啟帝壯年游湖,落水染疾,病榻兩載,終不治而亡。
想到這里,方元微微瞇眼。
堂堂帝王,落水小疾,竟能拖成重病,最后治死。
太醫(yī)院上下,恐怕早已爛透。
天啟之死,絕非閹黨所為。閹黨因天啟而生,豈會自毀根基?
真正的黑手,不而喻。
東林黨。
這些滿口仁義的士子,日后卻紛紛投降建奴。
他們口誦忠義,卻親手將華夏推入煉獄。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兩廣填四川,血流成河,冤魂蔽日。
江陰八十一日,全城殉國,寧死不剃發(fā)。
可歌,可泣。
此后滿清閉關(guān)鎖國,懼漢反叛,將屠刀轉(zhuǎn)為枷鎖。
拒絕變革,拒絕工業(yè)之火。
直到八國聯(lián)軍鐵蹄踏來,倭寇再起,華夏百年沉淪。
這是中華之辱,更是中華之殤。
最后一個漢人王朝,終究化作無數(shù)人的意難平。
方元深吸一口氣,眼底有烈火閃爍。
他低聲喃喃:“還來得及?!?
是的,還來得及。
此時是他崇禎登基的,要求將魏忠賢押往西市斬首。
崇禎緩緩開口,“你可知道為何他們要逼你為先帝守靈?”
“……奴婢不知?!?
崇禎的目光忽然變得鋒利,像是要穿透魏忠賢的靈魂。
“你可知朕為何在登基第一夜,獨召于你?”
魏忠賢顫抖著抬頭。
崇禎一字一頓,聲音如雷,“因為世上從無閹黨,所謂閹黨,不過是帝黨。
你是我朱氏家奴,亦是皇兄留給朕的一柄刀。”
魏忠賢伏地,額角汗?jié)?,心中大喜,聲音顫抖,“奴婢魏忠賢叩謝皇恩,奴婢定為皇爺肝腦涂地死而后已!”
魏忠賢心下一松,崇禎又淡淡的開口,平靜的話語像一把尖刀直插他的胸口。
“朕不喜四書五經(jīng),太過古板。人活一世,不必全念那些死文。朕更愛雜記、軼聞,尤其那《西游記》。你知道朕最喜歡哪一段?”
崇禎微微俯身,眼神透著鋒芒。
“妖精下凡,總愛帶主人的法寶。那-->>時朕不懂,為何必帶。后來明白了,帶了主人的法寶,妖精就不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