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直接設都護府,需派駐大量兵馬、官吏,耗費錢糧無數(shù),且需時時彈壓當?shù)胤磸椭裥?,恐非長久之策。
不如效仿對待新羅之舊例,扶植一親唐政權,令其稱臣納貢,代為管理。
如此,可節(jié)省我大唐國力,專注于消化高句麗故地及應對西、北之患。”
他的意思很明確,傾向于建立一個傀儡政權,間接統(tǒng)治。
房玄齡捋了捋胡須,接口道:“司徒之,老成謀國。然則,這‘親唐政權’之主,人選至關重要。新羅金氏,此次東征也算盡心盡力,金德曼、金庾信皆表現(xiàn)出恭順之心。
若將百濟故地大部劃歸新羅,使其疆域連成一片,國力大增,是否更能有效協(xié)助我大唐鎮(zhèn)撫半島?
且管理起來,只需面對新羅一方,也更為便捷?!彼紤]的是行政效率和成本。
“不可!萬萬不可!”一個清癯而剛直的聲音立刻響起,正是以犯顏直諫著稱的魏征。
他面色嚴肅,起身拱手道:“陛下!房相之議,恐遺后患!新羅雖表面恭順,然其國主亦非毫無野心之輩。
若使其并吞百濟,疆土、人口、資源倍增,假以時日,恐成尾大不掉之勢,再現(xiàn)高句麗之禍!《左傳》有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此刻我大唐兵鋒正盛,新羅自然俯首帖耳,然國運無常,豈可不為后世計?”
他頓了頓,繼續(xù)慷慨陳詞:“再者,百濟與新羅世仇,積怨甚深。
若強行將百濟之地、之民劃歸新羅統(tǒng)治,百濟遺民必然心懷怨憤,反抗不斷。
新羅為了鎮(zhèn)壓,必然手段酷烈,屆時烽煙四起,反而需要我大唐不斷出兵維穩(wěn),豈非與節(jié)省國力之初衷背道而馳?
臣以為,不若將百濟核心區(qū)域,如熊津、泗沘等地,直接納入安東都護府管轄,駐以精兵,移民實邊。
其余邊遠之地,可分封給此次有功之新羅將領或百濟降臣,使其互相牽制,無法坐大!此乃分而治之,長治久安之策!”
魏征的觀點尖銳而富有遠見,直指潛在的風險。
一直沉默的戶部尚書唐儉,掌管外交與藩屬事務,此時也開口了,他的角度更為務實:“陛下,魏侍中之,確有其理。新羅不可使之過強。然,若完全由我大唐直接管轄,如魏侍中所駐軍移民,短期內耗費巨大,且容易激起百濟遺民同仇敵愾之心,恐生民變。
臣有一折中之策:可否將百濟一分為二?其北部、西部緊鄰大唐與新羅之戰(zhàn)略要地,如熊津、任存等地,設都督府,由我大唐將領鎮(zhèn)守;其南部、東部腹地,則扶植一傀儡政權。
如此,既掌握了要害,又避免了全面接管的高成本與高風險,同時也能讓新羅有所得,但又不能全得,使其仍需仰仗我大唐鼻息。”
幾位重臣各抒己見,思路清晰,利弊分明。李世民凝神靜聽,手指無意識地在案幾上劃動著。他心中其實早已有所傾向。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