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巨大的疲憊和同樣巨大的興奮感同時涌上心頭。他成功了!
他沒有辜負(fù)太子的舉薦,沒有辜負(fù)侯大總管的重托!
他,薛仁貴,生擒了高句麗莫離支,遼東最大的梟雄——淵蓋蘇文!
“立刻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分三路向侯大總管、平壤城,以及長安陛下處報捷!就說……
薛仁貴所部,于貞觀十八年春,在某深山之中,生擒高句麗逆酋淵蓋蘇文!其部眾,盡數(shù)剿滅!”
薛仁貴的聲音,因激動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但更多的是揚(yáng)眉吐氣的豪邁。
“諾!”傳令兵大聲應(yīng)命,臉上洋溢著與有榮焉的興奮,翻身上馬,疾馳而去。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首先飛到了平壤城外的唐軍大營。
當(dāng)信使帶著渾身塵土和激動的心情,沖入中軍大帳,高聲稟報“薛禮將軍所部,已于深山生擒淵蓋蘇文”時,整個大帳先是死一般的寂靜,隨即爆發(fā)出巨大的歡呼聲!
“好!好一個薛仁貴!好一個白袍驍將!”
行軍大總管侯君集猛地從帥案后站起,一向冷峻的臉上也露出了難以抑制的笑容,他用力一拍案幾,“果然沒有看錯他!太子殿下舉薦之人,當(dāng)真乃國之干城!”
帳下眾將,如阿史那社爾等人,也紛紛面露喜色,交口稱贊。
“薛將軍勇冠三軍,真乃虎將也!”
“生擒淵蓋蘇文,此乃不世奇功??!”
“如此一來,高句麗殘部群龍無首,平定指日可待!”
侯君集踱步到沙盤前,看著代表淵蓋蘇文的那個被拔掉的旗幟,意氣風(fēng)發(fā):“傳令!犒賞三軍,為薛仁貴部慶功!同時,立刻起草報捷文書,以八百里加急,星夜送往長安!
本總管要親自為薛仁貴,以及所有參與此次追剿的將士,向陛下請功!”
他沉吟片刻,對身邊的書記官口述請功奏疏的要點(diǎn):“……查平壤道行軍總管薛禮,勇毅絕倫,忠勤體國。受命以來,晝夜追剿,不避艱險。
于鬼哭谷重創(chuàng)敵酋,復(fù)率輕騎,深入不毛,跋涉山林,終擒元惡淵蓋蘇文于窮途。
此功甚偉,足震敵膽,揚(yáng)我國威!
……其所部將士,亦皆用命,跋涉苦戰(zhàn),功不可沒。
臣侯君集,伏請陛下,對薛禮及其麾下有功將士,論功行賞,重加褒獎,以勵三軍士氣,彰顯陛下賞罰分明之德!”
這份請功奏疏,隨著擒獲淵蓋蘇文的捷報,以最快的速度,向著帝國的中心——長安,飛馳而去。
……
當(dāng)薛仁貴押解著奄奄一息的淵蓋蘇文,勝利返回平壤大營時,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侯君集親自出營相迎,拉著他的手,連說了三個“好”字。
“仁貴??!此戰(zhàn),你打出了我大唐的威風(fēng)!徹底斷了高句麗殘部的念想!本總管已具表上奏,為你和兄弟們請功!陛下必有厚賞!”
“全賴大總管運(yùn)籌帷幄,將士用命,末將不敢居功!”薛仁貴雖然心中激動,但依舊保持著謙遜。
他知道,沒有太子的舉薦,沒有侯君集的信任和給予的機(jī)會,沒有麾下兒郎的拼死效命,他絕無可能立下如此大功。
很快,侯君集的請功奏疏和詳細(xì)的戰(zhàn)報,與來自熊津、新羅等各條戰(zhàn)線的捷報一起,匯聚到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