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景武定了定神,將如何收到崔利德密信串聯(lián),如何利用民怨和“敢死隊”嘩變之機起事,以及如何奪取西城城門、發(fā)出信號的經(jīng)過,原原本本地陳述了一遍。
金漢松也補充了自己作為內(nèi)應(yīng)的所見所聞,尤其是守軍士氣低落、人心思變的情況。
李靖仔細聽著,不時詢問細節(jié)。聽完之后,他臉上露出一絲贊許之色:“臨機決斷,把握時機,爾等確有大功于王師。
陛下早有明諭,只誅元兇淵蓋蘇文,脅從不問,立功者更有重賞。你等且先協(xié)助安撫舊部,維持秩序,待本將軍稟明陛下,自有封賞?!?
“多謝大將軍!我等愿效犬馬之勞!”樸景武、金漢松等人激動地再次拜謝。
他們知道,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乃至未來的前程,總算有了保障。
金漢松下意識地摸了摸懷中,那塊早已冰冷的麩餅依然還在,它見證了一個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掙扎與抉擇。
……
遼東城,唐軍大營。
天光微亮,平壤城破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飛速傳回。大營內(nèi)外頓時一片歡騰。
中軍大帳內(nèi),李世民聽著驛馬快報傳來的詳細軍報,臉上終于露出了暢快而欣慰的笑容。他放下軍報,對帳內(nèi)群臣道:
“藥師不負朕望,將士用命,平壤已克!淵蓋蘇文焚城突圍,倉皇逃竄,已是窮途末路!”
房玄齡、長孫無忌等重臣紛紛躬身賀喜:“陛下神武,運籌帷幄,終克此頑敵,平定遼東,此乃不世之功!”
李世民站起身來,走到地圖前,目光掃過鴨綠水,望向高句麗南部廣袤的區(qū)域,沉聲道:“平壤雖克,然淵蓋蘇文未擒,高句麗南部余孽尚存。
傳朕旨意:第一,犒賞三軍,有功將士按律敘功封賞,陣亡者優(yōu)加撫恤。
第二,迅速安定民心,恢復(fù)秩序,宣揚大唐仁德,不可濫殺無辜。
第三,令李靖,窮追淵蓋蘇文,勿使其渡河!若能擒殺,賞千金,封萬戶侯!”
他頓了頓,繼續(xù)道:“此外,以高藏王名義,頒布安民詔書,傳檄高句麗各城邑,令其速速歸降。
頑抗者,城破之日,玉石俱焚;歸順者,既往不咎,各安其業(yè)?!?
“陛下圣明!”眾臣齊聲應(yīng)道。
李世民緩緩起身,那動作帶著一種千鈞之重,仿佛整個平壤城的命運都系于他這一起身之間。
他目光掃過帳內(nèi)歡欣鼓舞的群臣,最終落在那份報捷的文書上,嘴角勾起一絲冷冽的弧度。
“走吧,”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進城。朕要見見那高句麗王高藏。朕倒要親自問問他,是誰給他的膽子,敢對朕的大唐起異心!”
此一出,帳內(nèi)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感受到皇帝話語中那隱含的雷霆之怒與絕對主宰的氣勢。
這并非針對已成的勝利,而是針對那敢于挑戰(zhàn)天威的根源。
“擺駕,入平壤城!”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