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手指重重戳在地圖上,沿著遼水劃過一道弧線:“高句麗在入冬前,將不少兵力收縮至深山老林,以為憑借天險和寒冬可保無虞。
其遼水以東、平壤城以北的各處山城,守軍孤立,補給艱難。
這個冬天,對他們而,是煎熬;對朕而,卻是天賜的良機!”
他的聲音斬釘截鐵,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朕要在這個冬天,拔掉這些釘子!讓遼東之地,再無反復之患!”
李勣眼中精光一閃,立刻領會了皇帝的意圖:“陛下英明!我軍雖疲,但得此御寒之物,士氣大振,可堪一戰(zhàn)。
而高句麗各城分散,天寒地凍,互相難以救援,正是逐個擊破之時!”
侯君集更是摩拳擦掌:“陛下,末將愿為先鋒!定叫那些高句麗蠻子,在這冰天雪地里也嘗嘗我大唐鐵騎的厲害!”
蘇定方也沉聲道:“可集中精銳,利用雪夜或惡劣天氣掩護,奇襲攻城,必能收奇效?!?
“正是此理!”李世民目光灼灼,“李勣,你總領全局,坐鎮(zhèn)遼東城,調度糧草,安撫新附。
侯君集、蘇定方,你二人各領一支精兵,以繳獲之高句麗馬匹與我軍耐寒士卒組成快速奔襲之師,不必攜帶過多輜重,輕裝簡從,就食于敵!”
他頓了頓,語氣森寒:“目標,遼水以東,平壤城以北,所有仍在高句麗掌控之中的大小城寨!
限爾等,在開春之前,將其盡數(shù)蕩平!所得糧秣財物,盡數(shù)分與將士,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
“臣等領旨!”三將轟然應諾,眼中燃燒著戰(zhàn)意。因頓兵已久的憋悶,此刻終于找到了宣泄的方向。
皇帝的意志,伴隨著分發(fā)的溫暖衣物,迅速轉化為唐軍的行動力。
一支支經(jīng)過休整、恢復了部分體力的精銳部隊,在侯君集、蘇定方等將領的率領下,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狼群,悄無聲息地融入了遼東的無邊雪原。
這個冬天,戰(zhàn)爭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
不再是數(shù)十萬大軍堂堂正正的對壘,而是變成了小股精銳在極端天氣下的滲透、突襲與強攻。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平壤城內,在最初的狂喜過后,氣氛逐漸變得微妙而緊張。
淵蓋蘇文以雷霆手段穩(wěn)定了局面。大賞三軍使得他在普通士卒中的威望如日中天,“莫離支萬歲”的呼聲偶爾還會在軍營中響起,這無疑是對王權的巨大挑釁。
對宗室和不安分貴族的監(jiān)視與控制也日益嚴密,那支秘密集結的五千精銳,如同懸在所有人頭頂?shù)睦麆?,隨時可能落下。
高藏王最初那點重掌權柄的幻想,在淵蓋蘇文日益強硬的姿態(tài)和冷酷的手段面前,迅速冰消瓦解。
他依舊被困在深宮,發(fā)出的詔令甚至難以傳出宮門,一切大小事務,皆需“稟報”莫離支府裁決。他再次變回了那個郁郁寡歡的傀儡,只是內心對淵蓋蘇文的怨恨,與日俱增。
這一日,淵蓋蘇文正在莫離支府中聽取各方匯報。
“唐軍確已全部退入遼東城,斥候回報,其外圍警戒森嚴,李勣部騎兵活動頻繁,無隙可乘。”軍務官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