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漢軍十分松懈,多脫下盔甲席地而坐者,若是此刻我軍突襲,便能大獲全勝?!?
藤原忠實道:“方才已經(jīng)約定休戰(zhàn),若是此刻突襲,豈不惹人恥笑?”
源為義道:“漢軍戰(zhàn)馬、甲胄極多,武器也比我們的好,若是堂堂而戰(zhàn),我軍雖眾,亦難以取勝,便以這詭道取勝。”
藤原忠實深以為然,便下令外圍士兵仍然保持松懈模樣,后軍開始悄悄準備。
又過了一刻鐘,已經(jīng)接近申時,藤原忠實看漢軍似乎還未準備,當即下令,全軍向漢軍突擊。
倭軍得令,便吵吵嚷嚷直奔漢軍殺來。
陸登見了,冷哼一聲,
“倭人果如我所料,你們背信棄義在前,休怪老爺?shù)挠嫼萘?。?
遂領漢軍后撤,很快漢軍撤入山口,藤原忠實正在疑惑是否進山追擊,麾下士卒卻皆一頭扎入大山。
原來陸登下令,撤退時候,將部分甲胄戰(zhàn)袍丟在地上,引倭軍追趕。
倭軍雖被魏軍收編,裝備卻還是自己的,盔甲戰(zhàn)馬乃至于好刀槍皆優(yōu)先供應魏軍,因此其漢軍留下的甲胄刀槍十分搶手。
倭軍沖到山中,只顧著撿拾戰(zhàn)利品,卻沒發(fā)現(xiàn)此山樹林茂密道路逼仄,陸登此刻已經(jīng)站在高處,發(fā)出信號,漢軍伏兵當即出現(xiàn),漫山放起火來。
原來陸登路過此處地形時候心中便有了計較,看出此處乃是伏擊的好地方。
又見倭寇多布甲竹片,當即就定下了這火攻之計。
倭軍猝不及防,面對席卷而來的火焰只好向后逃走,自相踐踏,死者無數(shù)。
也有兇頑的向前欲沖出火海與漢軍肉搏,漢軍便射出幾輪箭矢,倭軍成片倒下。
陸登見倭軍已亂,便又親自率軍繞至山口截殺,讓過倭軍頭,攔腰將倭軍堵在山口,配合山中部隊將倭軍未出來的死死堵在山中。
倭軍除了一開始沖出來的以及后軍見勢不好便撤走的,其余要么葬身火海,要么死于山口的箭矢。
好在藤原忠實與源為義皆逃了出來,兩人戰(zhàn)敗,又被山中恐怖景象嚇到,當即帶著殘兵向南逃竄。
大火燒了整整一夜,漢軍對倭軍的絞殺也持續(xù)了一夜。
魏軍前鋒皆歿,只有藤原忠實與源為義兩人帶著一兩千殘部逃出。
陸登清理一下戰(zhàn)場,隨即便整軍再度南下。
此戰(zhàn)以火攻之,漢軍傷亡極小,陸登一戰(zhàn)成名,“小諸葛”之號傳遍三軍。
陸登進軍神速,很快便來到西海道,遇到魏國大軍,陸登見了魏軍主力,也不驚慌,當即又依山設置營寨,等候宗澤大部。
李俊方才進兵到高麗的西京,便聽聞前鋒戰(zhàn)敗,令他苦惱的倒不是戰(zhàn)敗,而是這支倭軍沒有起到消耗漢軍的作用,反而是送了一場大敗,怕是會影響軍心。
好在從南方來的魏軍壓根就看不上這仆從軍,沒有受到戰(zhàn)敗的影響。
李俊一面下令,再從倭國調(diào)集兵馬支援,一面出城迎戰(zhàn)漢軍。
李俊知道漢軍戰(zhàn)力非凡,因此也不敢直接與之沖突,安營扎寨之后便每日偷偷觀察,只見陸登營寨按照九宮八卦設置,端的無絲毫漏洞,幾次襲營,均被化解。
對峙了十余日,老帥宗澤率大軍趕到。
十萬漢軍與十萬魏軍便在這高麗半島上,欲展開大戰(zhàn)。
宗澤先是嘉獎了陸登,并上表請功,隨后稍作休整便列陣迎敵。
李俊亦列陣面對漢軍。
兩陣對齊,宗澤出馬,道:“魏軍可有將領,前來答話!”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