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quán)見了關(guān)勝,雖知道此人只是關(guān)羽后人,卻仍不免心中震顫,強行鎮(zhèn)定之后,
將御馬向前一提,道:
“我大宋討賊,何謂犯你疆界?”
隨即令秦檜上前,朗讀討賊檄文。
原來這孫權(quán)本就做了兩手打算,既然被漢軍發(fā)現(xiàn),那便在三軍之前亮出討賊檄文,也可謂師出有名。
之間秦檜竟然也是武將打扮,大宋向來崇文抑武,文官自恃身份高貴。
但近幾年趙桓大大提高武將的地位,秦檜便號稱自己文武雙全,硬是找人打造了一副鎧甲。
卻因體格羸弱撐不起甲胄,便只在肩胛、手臂處著了護鎧,外面披個秀紅的戰(zhàn)袍。
在他眼中,倒也是威風(fēng)。
只見這廝抖出檄文,在兩軍陣前高聲朗讀:
“逆賊且聽了!
昔皇穹垂象,大宋崛起,海宇澄清,百姓熙寧。
我大宋,自崛起以來,百年安寧,治則有仁宗盛世、咸平之治,文則冠絕古今,一片昌隆。
汝等皆大宋子民,不思為國分憂,為民謀福,竟趁釁作亂,欲毀我華夏根基,裂我大宋疆土,
殺我賢官,害我百姓,朕父皇為國而守,為百姓屈身而為賊執(zhí),汝等奸邪,竟前恭后倨,害萬歲于東京,篡大統(tǒng)于汴梁。
如此無君無父,悖逆人倫之輩,世所罕見!
汝叛軍假借大漢之名,皆做妖孽之事,上則殺害人君,凌虐賢臣,下則欺壓百姓,愚弄萬方,
饕餮放橫、傷懷虐民,實乃是人神共憤。
朕承太祖遺烈,俯臨兆庶,以巴蜀之地存大宋神器,今奉我大宋威靈,折沖宇宙,長戟百萬,驍騎千群,揮萬刃于京兆,騁良弓于中原。
朕定盡斬叛亂之賊,上報天子之仇,下解黎庶倒懸,以正乾坤!
向者,王莽篡漢,神器更易,天不絕社稷,終有光武中興。
今時,汝曹之惡,更甚王氏,朕興大義之軍,以討不臣!”
秦檜扯著嗓子讀完,宋軍皆搖旗鼓噪。
看來,在這方面,孫權(quán)也沒少下功夫。
關(guān)勝也曾飽讀詩書,自然不是一勇之夫,但這臨馬寫文反駁,卻是不能。
聞煥章卻使人推車臨陣,將羽扇一揮,朗聲道:
“殘宋不識天命!
我有一,請諸君靜聽!”
隨后站直身體,大聲道:
“趙宋之朝,實乃華夏之弱,汝太祖,篡取大統(tǒng),欺周之孤兒寡母,
為人臣子卻奪人大統(tǒng),然趙宋諸君,不思治世,以定天下,北不收燕云之地,西則喪失西域。
堂堂華夏,卻屈身于異族。
至于趙佶,
外不能御敵,內(nèi)專凌虐百姓,任用奸賊。
似蔡京、童貫、高俅、楊戩、王黼之輩,紛紛秉政,
于山東,則以楊戩設(shè)西域所,黃河決口時候,置萬民安危不顧,專司收水船之稅,
災(zāi)民失田,無家無食,賴捕魚行船乞活,大宋卻強征車船捕撈之稅,是以,我大漢龍興之地,乃為山東。
于東南,不顧水旱之災(zāi),百姓相食,強征漕運之食,設(shè)‘造作、應(yīng)俸二局’、專司搜羅百姓之財。
更以‘花石綱’為名,凡百姓有一石一木,皆要拆毀強征,細(xì)民為此喪命,豪族因此破落。
數(shù)年災(zāi)荒,百姓易子而食,而趙宋之宮廷,牙、角、犀、玉、金、銀、竹、藤、裝畫、雕刻、織繡,以兆億計。
奪百姓之財,以私趙佶之欲,斂萬民之糧,奉異族之安,此等行徑,安配執(zhí)掌華夏大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