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心里一動。他之前幫張嬸采購黃豆時,了解過市區(qū)的糧油需求
    ——
    整個惠民菜市場的商戶,每月消耗的黃豆也才十五噸左右,而王振國負責的項目,一個月就要采購二十噸黃豆,這明顯超出了正常的需求。而且,采購金額八十萬元,按市場價格計算,五十噸小麥、三十噸大米、二十噸黃豆,最多也就六十萬元,剩下的二十萬元去哪里了?
    一個大膽的猜測在林默心里浮現(xiàn):王振國可能在虛報用量,套取項目資金!
    為了確認這個猜測,林默特意去了趟市圖書館,查了最近半年的
    “省級糧油保障項目公示”。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每個月的采購金額都穩(wěn)定在八十萬元左右,而
    “預(yù)計用量”
    卻一直在增加,從最初的每月八十噸,增加到了現(xiàn)在的一百噸,可實際的糧油供應(yīng)范圍卻沒有擴大。這更加印證了林默的猜測
    ——
    王振國肯定在虛報用量,把多余的資金裝進了自己的口袋。
    林默的心里又驚又喜。驚的是王振國作為集團高管,竟然敢挪用項目資金;喜的是,這可能是他們唯一能對抗王振國的機會。只要能拿到王振國虛報用量、套取資金的證據(jù),就能逼迫他恢復(fù)貨源,甚至讓他付出應(yīng)有的代價。
    回到光華巷,林默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了老陳。老陳聽完,眼睛瞬間亮了:“這么說,我們有救了?只要能拿到證據(jù),就能治住王振國了?”
    “理論上是這樣,但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實際證據(jù)?!?
    林默說道,“公示上的數(shù)據(jù)只能說明有疑點,不能作為證據(jù)。我們需要找到更具體的證據(jù),比如實際的采購單據(jù)、供貨記錄,或者王振國轉(zhuǎn)移資金的憑證?!?
    “可我們怎么找這些證據(jù)啊?”
    老陳又犯了難,“王振國是集團高管,這些證據(jù)肯定被他藏得很嚴實,我們根本接觸不到?!?
    林默也皺起了眉。這確實是個難題,他們沒有權(quán)限,也沒有人脈,想要拿到王振國的犯罪證據(jù),比登天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