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此刻甚至想把龍椅砸個洞,鉆進去得了!
而此刻,蘇無忌不再多看小皇帝一眼,轉身面向殿內(nèi)肅立的三百貢士,朗聲宣布了殿試策問題目。他的聲音沉穩(wěn)有力,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擊在在場每一個人的心頭上,更敲碎了小皇帝最后一絲幻想。
“諸位學子聽好,本考官共有三問!”
“第一問:孟子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此乃千古不易之論。然則,為君者當如何踐行此道,使民真正為貴?”
“第二問:古語有云:‘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獨治也?!氈蝿t蔽,眾治則明。請問,何為‘眾治’?如何行‘眾治’之法,以裨益國家?”
“第三問:有賢者,‘天下為主,君為客’。又,當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此論何解?‘天下之法’當為何物?”
這三道題目,一道比一道尖銳,一道比一道驚世駭俗!
一開始還是圣人之,但后續(xù)的話語卻是眾人聞所未聞之語!
蘇無忌直接徹底拋開了傳統(tǒng)的忠君事主,歌頌圣德的套路,直指君主權力的來源,界限與歸屬,公然探討“天下”與“君王”孰輕孰重,甚至提出了限制君權,推行法治的主張!
這已不僅僅是選拔官員,更像是一場思想的啟蒙與洗禮!
小皇帝在龍椅上聽得渾身發(fā)抖,臉色煞白。這些論,在他聽來,無一不是大逆不道,動搖國本!他恨不得立刻跳起來,將蘇無忌拖出去砍了!可他做不到……
因為這滿朝的護衛(wèi)禁軍,已然全是蘇無忌的人!
他只能眼睜睜看著,聽著,只感覺自古皇帝都沒有像自己這般憋屈的!
而殿下的三百貢士,在經(jīng)過會試的“洗禮”后,對此等“離經(jīng)叛道”的題目雖有瞬間的驚愕,但很快便沉下心來,凝神思索,并且覺得這些話語還挺有道理!
他們之中,許多人本就對時局有所思考,只是以往無處抒發(fā),如今得此機會,又被蘇無忌之前的改革魄力所激勵,文思如同開了閘的洪水,洶涌而出。
尤其是吳居正,他目光炯炯,下筆如有神助。二十年的困頓與游歷,早已讓他對君主專制,土地兼并,百姓疾苦有了深刻而清醒的認識。此刻,他將滿腹的經(jīng)綸與現(xiàn)實的觀察融為一體,化作筆下鋒芒畢露,震古爍今的文字。
他寫道:
“……人君執(zhí)掌天下,非為私產(chǎn),乃受天命而牧萬民。故,‘循天下之公’乃為政第一要義!一姓之興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若以一人之私欲凌駕于萬民之生死之上,則國必不國!”
“‘以一人疑天下’‘以一人私天下’,此乃取亂之道,亡國之源!君視天下為私產(chǎn),則必忌憚賢能,壅塞路,任用宵小,終至天下離心,土崩瓦解!”
“至于土地,乃生民立命之本!‘土地非帝王所得而私有’!人民生于斯,長于斯,用力于斯,田分明是耕者所有!今豪強兼并,貧者無立錐,此乃天下大不平之事!當立法抑制兼并,均平土地,使耕者有其田,此乃固國安邦之根基!”
他的答卷,不僅完美回應了蘇無忌的三問,更將“天下為公”、“限制君權”、“耕者有其田”等思想闡述得淋漓盡致,系統(tǒng)而深刻,其膽識與見解,遠超同濟。
其他貢士的答卷,雖不及吳居正這般系統(tǒng)鋒芒,卻也多有閃光之處。有人論述設立制度,吸納士紳共治的重要性;有人強調(diào)法律面前貴賤平等,君王亦需守法;有人直君王若失德,百姓有怨懟乃至反抗的權利……一張張試卷,匯聚成一股批判君主專制,呼吁天下為公的思潮,在這金鑾殿上無聲地激蕩。
不一會,三百份試卷交齊。
蘇無忌特地拿給小皇帝道:“請陛下閱卷!”
但小皇帝知道,蘇無忌不是給自己閱卷的權力,而是在刻意的羞辱自己!
果然,當小皇帝趙如構強忍著怒火,隨意翻看著由蘇無忌呈送上來的答卷。每看一份,他的臉色就陰沉一分,呼吸就急促一分。尤其是看到吳居正那字字如刀,直刺心窩的論時,他只覺得氣血上涌,眼前陣陣發(fā)黑。
這些試卷,哪里是在答題?分明是在指著他的鼻子罵!是在掘他們趙家江山的根基!是對他君權的嘲諷!
他仿佛看到這些未來的官員,一個個都變成了蘇無忌的爪牙,用這些“大逆不道”的思想,侵蝕他的皇權,顛覆他的統(tǒng)治!
“夠了!夠了!”小皇帝猛地將手中的一份試卷狠狠摔在御案上,發(fā)出一聲巨響,打斷了殿內(nèi)沉靜的氣氛。他臉色鐵青,胸口劇烈起伏,再也無法忍受這種精神上的羞辱。
他猛地站起身,看也不看蘇無忌和滿殿的貢士,從牙縫里擠出一句話,聲音嘶啞而充滿屈辱:
“朕……朕突感圣體不適!此次殿試名次……便由蘇愛卿……全權裁定!”
說完,他幾乎是踉蹌著,在貼身太監(jiān)的攙扶下,頭也不回地逃離了這讓他感到無比窒息和羞辱的金鑾殿。
將那決定三百貢士最終命運,也象征著此次科舉改革最終勝利的權柄,徹底留給了那個他恨之入骨的宦官。
蘇無忌看著小皇帝狼狽離去的背影,神色依舊平靜。他轉身,面向眾人,朗聲道:“陛下有旨,殿試名次,由本官裁定。諸生安心等待放榜。”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