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來看,華夏最能打的一直都是東北人。他們是天生的征服者。
東北人永遠壓著蒙古高原。東北崛起時,蒙古高原沒戲。
匈奴被東胡人趕走,去了歐洲。
柔然又被大興安嶺走出來的鮮卑人趕走。
契丹人被松花江的女真人干掉。
其實成吉思汗這一支,他們來自蒙古乞顏部。他們也是在東北地區(qū)的黑龍江上游游牧的。最終統(tǒng)一了蒙古,建立了人類歷史上最大帝國。
明末滿清崛起,徹底瓦解蒙古三大集團,到乾隆時把最后的抵抗力量消滅。準格爾部最后一個男嬰被用弓弦絞死,衛(wèi)拉特人,當年名震天下的瓦剌人徹底滅亡。
現(xiàn)在建奴再度崛起,就沒有蒙古高原上這些部落什么事情了。
更要命的是,此時的蒙古遍布著各種王爺,大大小小的汗,臺吉多如牛羊,那顏遍地走。
為什么會這樣,是誰封他們做汗的,他們法統(tǒng)是那里授予的。
他們的汗位來源于達,賴喇,嘛對散居于蒙古各地的首領(lǐng)們賜予“汗號”,造成北元末期“大汗”林立,林丹汗身為全蒙古大汗的威信難以樹立。
林丹汗的失敗,后世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整個蒙古地區(qū)從上到下都已經(jīng)信奉了藏傳黃教格魯派。
林丹汗自己卻改信了薩迦派花教。導致他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蒙上宗教戰(zhàn)爭的色彩,遭到所有人,不論上下層的激烈反抗。
其實,蘇不地是少有的明白人,他對蒙古人的前途看的很透徹。他其實是最理解林丹汗的人。
蒙古不統(tǒng)一起來是沒有前途的,而林丹汗改宗花教,他是真正看懂了林丹汗意圖的人。
所以他對抵抗林丹汗的事業(yè)不感興趣,對滿清的拉攏也不積極。
林丹汗即位的1604年,同樣為蒙古黃金家族出身的四世達賴喇嘛云丹嘉措委派大慈諾門汗邁達里呼圖克圖,作為蒙古地區(qū)的格魯派總代表前往林丹汗宮。
為了獲得格魯派僧侶上層的支持,林丹汗迎接了邁達里呼圖克圖。
邁達里呼圖克圖為剛剛即位的林丹汗舉行了灌頂儀式,并傳授了四世達賴喇嘛云丹嘉措賜予林丹汗“林丹呼圖克圖汗”的封號。
當時13歲的林丹汗是無法選擇的自己的信仰的。那個時候他并不完全明白這個選擇的含義,更多的是他周圍大臣們替他做主。
隨著林丹汗的長大和閱歷的增加,林丹汗對格魯派在蒙古地區(qū)的宗教作用有了不同的看法。
在他看來,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儀規(guī)對蒙古民族的發(fā)展和汗權(quán)威信的確立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危害。
一是皈依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喇嘛不得娶妻,無形中減少了蒙古族人口的繁衍,限制了蒙古族人口的增長;
二是格魯派傳授的輪回報應(yīng)儀規(guī),提倡不殺生、不械斗,以慈悲為懷,在晨鐘晚香的祈禱中,慢慢地磨滅了包括察哈爾人在內(nèi)的蒙古民族的勇敢尚武精神,使察哈爾勇士漸漸地失去了斗志。
三是格魯派上層大喇嘛對散居于蒙古各地的首領(lǐng)們賜予“汗號”,造成北元末期“大汗”林立,林丹汗身為全蒙古大汗的威信難以樹立。
另外,元世祖忽必烈當年就是信奉藏傳佛教薩迦派的,林丹汗認為自己當時皈依藏傳佛教格魯派顯然是有悖于祖先傳統(tǒng)的。
(注釋,此段引用了察哈爾歷史研究者的一些文獻內(nèi)容。情節(jié)需要,不代表作者觀點。)
但是,做正確的的事情不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結(jié)果。
很多時候,做成一件事是需要條件的。
宋明兩朝,每一個皇帝都知道,不改革,這個帝國早晚要玩完。但是,所有皇帝的努力最終全部歸于失敗,他們不僅事業(yè)失敗,平均年齡才活了三十出頭而已。
林丹汗的悲劇也不過是重復(fù)了一下而已。
蘇不地已經(jīng)看透了林丹汗的未來,沒有人會真正支持他,失敗只是早晚而已。他從此只是裝湖涂。
這次汗阿海出面組織對多倫城的搶劫,他不能反對,因為墾殖,傷害了所有人的利益。他若反對就成了眾失之的。
他也不想和大明、林丹汗、建奴任何一方開戰(zhàn),這對他毫無意義。
他在各種勢力中反復(fù)無常的表現(xiàn),其實只是一種掩飾和自我保護而已。所有人都把他看成是一個反復(fù)無常的人,正是他想要的結(jié)果。
看著大帳內(nèi),一個個放浪形骸的塔布囊們,不論是美酒,還是歌舞都讓他感覺索然無味。
自己和乃仁巴特爾可沒有仇怨。趙城之戰(zhàn)自己就沒參與,順義王的死更扯不上關(guān)系。
昨晚他派人偷偷的潛入了鐵絲網(wǎng),去觀察過那座新進崛起的城池。那個城池不是那么好打的。
這場戰(zhàn)爭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打生打死。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