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珂兒是南黎街出了名的懂事的孩子。
三四歲的時候就被單獨丟在家里,門上了鎖,放著中午需要的吃食,等到晚上爸媽回來的時候才能吃頓正經(jīng)飯。
陳父陳母是廠里的工人,早出晚歸,根本沒有時間去帶她。
等到她上了初中,需要到縣城里上學(xué),去了奶奶家,她的衣服是穿的姐姐剩下的,家里有好吃的也總是沒有她的,奶奶是個重男輕女的,什么都緊著哥哥吃。
陳珂兒每天早上起來之后需要做好早飯,將家里東西都收拾好,出去擺上奶奶刺繡的小攤子,然后等著奶奶慢慢的趕到攤子的時候她再去上學(xué),中午亦是如此,做飯,看攤子,上學(xué)。
在老師的眼里陳珂兒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壞孩子,臟兮兮的,學(xué)習(xí)不好,總是遲到,有的時候還早退。
于是她不喜歡上學(xué)了,她喜歡晚上的時候偷偷的跑出去在對面商城頂層平臺上看星星。
她的屋子到了夏天的時候屋子里悶悶的氤氳的全是熱氣,旁邊的茅廁總是散發(fā)著難聞的氣味,她索性也不在家住了,偷溜到頂層去睡。
夏天的晚上剛開始還會悶熱,等到半夜的時候她又會被凍醒,薄薄的小被子被露水打濕了,黏糊糊的貼在身上,風(fēng)一吹更是涼的刺骨。
久而久之,她被查出了風(fēng)濕病,腿和胳膊一到陰雨天或者是碰到點涼水就疼的厲害。
初中畢業(yè)她的成績實在是太差,陳珂兒便出去開始了她的打工。
什么都不會干,到了飯店里當(dāng)服務(wù)員,每天都要熬到晚上的一兩點。
二十一歲那年她就嫁人了,是個廚子,瞧不上陳珂兒,嫌棄她掙錢少。
男人疑心病重,只要回去晚了就會被狠狠的打一頓。
挨了十年的打,她再也忍受不了,帶著孩子離婚到了大城市打工,雖然苦可她卻覺得比結(jié)婚時要幸福的太多。
也許是老天爺也開始心疼她了,陳珂兒遇到了同樣是出來打工第二任丈夫,他對她很好,溫聲細語的,總是隔三岔五給她帶點好吃的,每次放假就會帶著她玩。
五十歲那年第二任丈夫因為腦瘤走了,兒子聽兒媳婦的,不愿意養(yǎng)她,繼子把她轟出了家門,拿走了所有的財產(chǎn)。
她又變成了一個人。
為了活下去她只好以拾廢品為生,拖著病弱的身子穿梭在大街小巷,原先瞧不上的廢紙廢瓶子全都跟寶貝一樣,偶然間她在垃圾桶里翻得了個破銀鐲子。
很像她第二任丈夫送給她的那個,不過后面被趕出去的時候被繼子搶走了。
陳珂兒把鐲子帶到手腕上的時候不小心刮到了肉,血沾染在了鐲子上。
一道刺眼的白光閃過她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里面是一間大大的泥瓦砌成的白色房子,朱紅色的大門格外顯眼,門外有一棵桂花樹,香氣撲鼻,籬笆上纏繞著綠色藤蔓,各色各樣的小花開在地上。
陳珂兒有些遲疑,推開籬笆走了進去,屋子內(nèi)什么都沒有,儼然跟屋外的繁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到了后門的地方好像還有一片空地,陳珂兒想要去看看,但是仿佛面前有了一層屏障似的,怎么都過不去。
陳珂兒也不勉強,坐在地上平復(fù)自己的心情。
她之前也是看過幾本小說,但也只是覺得這都是胡扯的,眼下真的到了自己的身上還真的是有些難以接受。
往后的日子她也算是有了落腳地,撿來的破爛都存放在空地存著,無論是書籍還是破舊的電子產(chǎn)品都積累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