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姒聽到兩個哥哥的話,尤其是王之義的那“雖然也不能”的句式,忍不住的無語。
這兩人,還真跟上輩子一模一樣。
一個老古板,一個刀子嘴。
兩人未必是絕對的壞人,卻總會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蠢事兒。
前世,王姒想著自己占了原主的身份,想把王家人當(dāng)成自家人。
卻屢屢被坑。
有了教訓(xùn),王姒便不會輕易付出真心。
比如趙氏確實是慈母,卻不是她一個人的母親。
也、不一定!
如果趙氏被三塊叉燒傷透了心,那么——
王姒眸光流轉(zhuǎn),禁不住有了想法。
她抬起頭,認(rèn)真的對王之禮、王之義說道:“阿娘為什么不能跟父親和離?”
“四哥,剛才你也說了,這次是父親犯了錯,累及全家。平日里,他也更偏寵小妾。他都寵妾滅妻了,難道還不許母親和離?”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已經(jīng)到了這個時候,大哥、四哥,你們確定要在這里,跟母親說些已經(jīng)注定無法改變的廢話?”
王姒非常不客氣,全然沒有平日里對于哥哥們的敬愛。
王之禮、王之義很是氣惱。
趙氏卻無比熨帖。
她知道,小女兒這是在維護(hù)她。
其實,在天牢的時候,趙氏就發(fā)現(xiàn)了。
她生了四個孩子,真正貼心的,真心心疼她的人,只有小女兒王姒。
王嬌被寵壞了,更親近太夫人。
王之禮讀書讀呆了,滿腦子的仁義道德。
王之義則是直腸子,他未必是真心責(zé)怪母親,但說出的話,確實真的扎心。
“我早該想明白的,人與人之間,是講究緣分的!即便是嫡親的母子、母女,不投緣就是不投緣!”
“也罷,早就說過‘問心無愧就好’。我只管盡到為人母的責(zé)任,其他的,不必在意!”
“我、還有阿姒!還有父母、兄嫂們!”
趙氏徹底想明白了。
她已經(jīng)比絕大多數(shù)的女人幸運,丈夫雖然不卡普,兒女也都不省心,但,她依然有依靠。
王之禮聽了王姒的話,顧不得身體的疼痛,尊嚴(yán)被踐踏,艱難的昂起頭,想要好好的訓(xùn)斥妹妹一通。
站在他一旁的妻子李氏,趕忙扯了扯他的衣袖。
王之禮轉(zhuǎn)過頭,不耐煩地看向李氏。
李氏撫了撫自己的小腹,“大爺,七妹妹說得對,我們即將要被流放,就只有片刻與親人道別的時間,還是說些更要緊的吧!”
大人可以吃苦,孩子呢?
李氏知道自己比不上婆母,婆母有強(qiáng)有力的娘家做靠山。
她的娘家,早已敗落。
別說娘家沒有能力把她接回去了,就算把她接回去了,她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估計用不了幾天,娘家就會把她嫁出去。
要么是幾十歲的老頭子,要么就是有瑕疵的紈绔。
跟這些人比起來,李氏寧跟跟著王之禮。
這人雖然迂腐了些,可要臉、要名聲啊。
李氏成婚還不到一年,就已經(jīng)摸準(zhǔn)了王之禮的脾氣,她有信心拿捏他。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李氏懷孕了。
武昌侯府傾覆,衛(wèi)國公府卻還在。
王之禮作為衛(wèi)國公府的表少爺,衛(wèi)國公府定不會不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