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連隊實力太差,開局就落后了。
有的連隊倒是有團隊配合,三個人開始就提速沖出去,組成了第二梯隊。
這類型的選手最多,超過了一半以上。
不過大部分都沒有講技巧,就是憑借著一股子猛勁和毅力往前硬沖,隊員之間基本沒有配合。
只有極少部分選手懂一些技巧,知道團隊彼此配合進行破風。
或者是選擇咬住往前沖刺,跑在最前面的那些選手后面,接著前面的人來破風,為自己節(jié)省體力。
便于比賽來到中后程的時候,還有足夠的體力來進行沖刺。
陳軍三人就是如此。
由陳軍領(lǐng)隊的鋼七連三人組,開局并沒有一股腦的拼命往前沖,開局沖刺可是長跑的大忌。
注定的這些人跑不了多久,就會自己把自己跑崩,速度會急速的降下來。
所以陳軍三人在度過出發(fā)點,往外跑了一百多米重新匯合后,盯上了跑在前面的一組選手。
這組選手里面有個一級士官,身材魁梧個頭超過一米八五。
賽前高城特意介紹過,他就是702團10公里負重越野的速度紀錄保持著,同時也蟬聯(lián)次數(shù)最多紀錄的保持者——
內(nèi)蒙漢子巴特爾!
巴特爾是在學校練過專業(yè)長跑,他就是懂得運用破風的選手,并且做的安排也非常專業(yè)。
作為一名大體重專攻負重的選手,他很清楚自己的終點前沖刺是弱點。
在負重沒法跑很快的情況下,巴特爾能夠憑借自己強大的負重力,以自己能接受的速度跑完全程。
在所有人負重后都不能沖刺跑,甚至正常跑都很累的情況下。
巴特爾負重卻依舊能正常跑。
這就是大體重的優(yōu)勢。
可這一場比的是三公里沖刺,選手們?nèi)际且匀僭谶M行奔跑,后期更是要以沖刺狀態(tài)狂奔。
到了后期巴特爾肯定沖不起來,必然會掉到第二梯隊。
所以他在前半程的時候領(lǐng)隊,以自己最快的速度和強大的身軀,跑在前面破風,為隊友省力。
到了中后程再讓隊友發(fā)力,以沖刺狀態(tài)沖擊第一名。
巴特爾布置的戰(zhàn)術(shù),聽起來很耳熟。
沒錯。
陳軍也是這么干的。
陳軍比巴特爾個子還要高,腿長占據(jù)了一定的優(yōu)勢,卻還沒有他那么壯,沖刺速度會比他要好。
可陳軍的目標,和巴特爾不同。
巴特只是想幫助自己的隊友,拿到這個項目的第一。
而陳軍的目標更大更高級,他可是要幫助實力選手伍六一,在這一場完成破師紀錄的壯舉。
所以陳軍也甘愿做綠葉,選擇了一開始做領(lǐng)跑。
而巴特爾知道伍六一跑步很強,拿下過上一屆的五公里輕裝越野第一,還在師比武中拿過第二名。
卻并不知道高個子陳軍,還有謝沖的實力如何。
因為他們倆都是第一次參加比武。
眼看陳軍竟然知道跟在他們后面,擺出了明顯借他們破風的架勢,巴特爾心里頭頓時就很不爽了。
他可是一個很強勢好勝的人,怎么可能讓別人白占便宜。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