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漸沉,巷中光影斑駁。
林家院子不過百十步的距離,轉(zhuǎn)眼即到。
低矮的泥墻,簡陋的木門與記憶中沒有分毫差別,只是門環(huán)上落了一層薄灰。
林照站在門前,沉默了片刻,才伸手推開那扇熟悉的木門。
”吱呀——”
門軸發(fā)出細(xì)微的摩擦聲。
院中的景象一如往昔,只是石板上積了層灰,墻角檐下多了些蛛網(wǎng),那口半人高的舊水缸里,水面漂浮著幾片枯葉。
‘沒什么變化嘛?!?
林照目光掃過這方小院,這里承載著他十余年的記憶,也見證了他的過去。
一尾金鯉自林照袖中輕盈游出。
金色鱗片在夕陽下流轉(zhuǎn)著溫潤的光暈,在空中優(yōu)雅地轉(zhuǎn)了個圈,隨后落入那口舊水缸中。
“噗通。”
一聲清響,水花微濺。
白鑠在渾濁的水中擺了擺尾巴,悠然地晃蕩起來,打量著這個“故居”,眼中帶著幾分眷戀。
它在這里只待了幾天,遠(yuǎn)不如神仙臺后山的那座池塘?xí)r間久。
但總有些記憶難以忘卻。
青衣小童和粉裙小童好奇地湊到水缸邊,滿臉尊崇的瞧著白鑠。
兩人一水蛇一火蟒,面對白鑠可謂是又敬又畏。
“金龍大人住的地方是寒酸了點?!鼻嘁滦⊥暤?,“不過有咱們在,馬上就能收拾得亮堂堂的?!?
粉裙女童連連點頭。
陳平安也是好長時間沒進(jìn)這個院子,頗有恍如隔世之感。
他下意識地環(huán)顧四周,總覺得少了點什么,隨即想起,是那兩張林照常用來躺著曬太陽的舊竹椅,不見了蹤跡。
陳平安目光隨之投向水缸中那尾神異的金鯉,然后又看了看身旁神色平靜的林照,眼神中帶著詢問。
林照察覺到他的目光,頷首道:
“就是你當(dāng)初送我的那條,我給取了個名字,叫白鑠?!?
聞,青衣小童如遭雷擊,目瞪口呆看向陳平安。
陳平安臉上沒有出現(xiàn)絲毫心痛或者猶豫的神色,關(guān)注的角度很奇特:
“它怎么變得這么小了?”
他記得很清楚,自己買下來送給林照時,那是一條斤兩頗重、巴掌大小的金色鯉魚。
可眼前的金鯉,體型卻只有一指長短,精巧得有些不真實。
“它自己變的。”林照語氣輕松,白鑠修為精進(jìn)后,對身體也掌控自如,“小一點也好,帶在身邊方便些?!?
陳平安點了點頭,表示理解。
山上的精怪有些奇異變化實屬正常,院子里還有水蛇和火蟒變化的兩個小書童呢。
陳平安不再糾結(jié)白鑠之事,轉(zhuǎn)而從懷中取出一物。
那是一柄不過尺余長的銀色劍胚,通體流轉(zhuǎn)著清冷的光暈。
這是得自大岳穗山,由文圣老秀才轉(zhuǎn)贈于他的“小酆都”。
先前在巷子里,曹峻攔路,正是因為通過特殊的稟賦,感應(yīng)到了這柄劍胚,于是想出手搶奪。
此刻,這柄品階極高、已孕育出靈性的劍胚,正微微震顫著,發(fā)出清越無比的嗡鳴。
其劍身銀光流轉(zhuǎn),竟自行調(diào)整方向,劍尖直直地指向站在一旁的林照。
林照身負(fù)后天劍體,對天下劍意、劍器有著近乎本能的超然感知。
幾乎在劍胚出現(xiàn)的剎那,他便已察覺,轉(zhuǎn)眸看向陳平安。
然而,他的目光僅在銀色劍胚上停留了一瞬,便毫無留戀地移開,隨口道:
“你別說話?!?
陳平安頓時噎了一下,臉上閃過無奈之色。
清越的劍鳴聲仍在院落里回蕩。
這動靜引得正敬畏打量著白鑠的青衣小童和粉裙女童都好奇地轉(zhuǎn)過頭來。
兩雙眼睛眨巴著,看向陳平安手中那柄光華流轉(zhuǎn)、兀自指向林照的銀色劍胚。
林照正要往正屋走去,隨后實在忍無可忍,轉(zhuǎn)過頭對著劍胚喊了一聲:
“你也閉嘴?!?
劍胚一振,再在林照這一聲之下,竟然真的不再震鳴
它停在陳平安掌中,連劍身光澤都暗淡許多,只是劍尖依舊執(zhí)著地朝著林照的方向,微微顫動著。
陳平安竟然從這柄小劍上讀出幾分委屈。
他忍不住笑了。
原本“小酆都”在曹峻出現(xiàn)時產(chǎn)生異動,陳平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畢竟,不管怎么說這是文圣老爺子送給他的東西,在他看來,自然便是自己的。
即便是要送人,也必須得到他的同意。
不問自取,是為賊。
此時陳平安見劍胚受挫,心底頗有些開懷,輕聲道:
“郎有情,妾無意啊?!?
“這句話是這么用的嗎?你跟誰學(xué)的爛詞?”
林照瞪了陳平安一眼。
陳平安隨口道:“一個叫阿良的劍客?!?
“”
“這把劍確實不錯?!标惼桨舱嫘膶嵰獾?。
林照抬眸看向陳平安,還是一攤手道:
“我也真不缺劍。”
他知道陳平安的性子,劍胚雖然寶貴,但如果朋友需要,陳平安會毫不猶豫的送人。
正如原著中,在劉羨陽離開小鎮(zhèn)時,陳平安背著幾袋子金精銅錢,追了幾十里的路,想把所有銅錢送給劉羨陽。
這一世是因為顧璨在小鎮(zhèn)多留了幾天,在最后離開前,才將兩袋金精銅錢送給陳平安。
而唯一剩下的林照,本就也有金精銅錢。
所以陳平安才沒有機會送出去。
此時是類似的一種心思。
或者說,無論哪一次,無論是對待顧璨、劉羨陽,還是他林照,都是這樣的人。
林照也確實沒想過“小酆都”的事情。
他沒撒謊,他有劍,也不缺劍。
伴生飛劍飛光品秩已經(jīng)高到難以想象了,且自帶神通。
佩劍銜燭品秩同樣不低,大煉后,如今也成了本命物。
在觀海境中,已經(jīng)算是劍修中的翹楚。
林照知道某位本家的劍修,那個未來去往劍氣長城的林君璧,在觀海境擁有三把本命飛劍,堪稱驚人。
他不是沒有想過再多一把劍。
只是關(guān)于第三把劍,林照并不打算如銜燭一般,憑借材質(zhì)祭煉成本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