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那宏昌糧鋪是什么來路,竟能接洽到這筆大買賣!”
“聽說那購糧之人,乃是太子殿下,他要買這些糧食,也是為了賑濟災民哩!”
糧市中,幾個糧鋪伙計閑暇無事,正湊在一起交頭接耳。
他們都是近來受掌柜指派,從各地押運米糧來開封城的,既是運糧前來,這些人自然都收到了些許風聲。
“我也是聽咱東家說的,說是太子找開封府官老爺買糧,而那宏昌糧鋪的吳大掌柜,正是知府老爺?shù)男母?,沒瞧見么,剛剛那吳大掌柜親自押糧呢!他是何等身份,怎會親自領著伙計押運糧食?而他方才所往的方向,是那開封府衙呢!”
人群中,一個骨瘦如柴的米鋪伙計正說得火熱,手舞足蹈渲染半天,他又瞪大眼睛,煞有介事做出判斷:“依咱看,這吳大掌柜正是要給那太子送糧!”
這些市井小民,最愛聽的便是那官宦人家奇聞趣事,如今聽到“太子”二字,一眾人全都翻起大眼睛,聽得精神抖擻。
“果不其然!”
“若真是太子殿下購糧,那可是好事!”
“你想想,太子殿下要賑濟災民,這可有好幾十萬人,這宏昌糧鋪的糧食能夠嗎?等宏昌糧鋪糧食不夠時,不得來咱們幾家糧鋪大肆采購?”
“到那時,各掌柜掙了大頭,怎不會多賞個三瓜倆棗的,供咱們樂呵樂呵?”
一說起賞錢,伙計們個個眼里放光。
也有人擔心:“可官府并未發(fā)出通告,這些消息萬一是假的怎么辦?又或是……他只找那吳大掌柜一家買糧呢?”
先前那伙計擺擺手道:“嗨,擔心那作甚?如今開封府糟了災,咱們掌柜的手里有糧,還能賣不出去么?”
他又瞪大眼睛,比了兩根手指出來:“你們可知道,咱這開封城里,一斗米得賣近二十文哩!”
“嘶!”
眾伙計紛紛倒抽口氣,個個臉上都現(xiàn)出吃驚神情。
這些人常年與米糧打交道,對于糧米價格最是熟悉,他們自知道,尋常時候,一斗米撐死了七八文錢,便是隆冬臘月里,一斗米也不過十文左右,可如今這米價,較平時番了一倍有余,可想而知,運糧到這開封府售賣,是筆穩(wěn)賺不虧的買賣。
“嘖嘖,賣這么貴,就給咱發(fā)那點薪俸!”
有伙計已搖頭唾罵起自家東主了,這是他們這些人的慣用話題,無論聊天話題從何處開始,大多會以類似的牢騷話結束。
一聽那句牢騷話,眾伙計也感同身受,自然紛紛出聲腹誹,貶駁起自家掌柜。
“閃開閃開,都閃開!”
“讓一讓,都讓一讓!”
卻在這時,打遠處跑來一班公門中人,那些人個個一身玄色錦服,氣勢格外駭人。
伙計們哪里敢招惹他們,趕忙讓出條道來,供這班公人官差通行。
這一班人馬人數(shù)不少,足有近百余人,他們穿過街道,直往那宏昌米鋪而去。
待他們走遠,伙計們又聚在了一起,探頭張望道:“咦,他們這是作甚?看這架勢,似要查封那宏昌糧鋪?”
有好事湊到近前,打探了一番,立時興奮地跑了回來道:“不好了,果真那宏昌糧鋪叫人查封了,說是那吳大掌柜犯了事,參與了什么……什么堤壩貪腐案子,叫太子殿下給抓起來了!”
“什么?”
眾人一聽,紛紛嚇得直吐舌頭道:“堤壩貪腐案?”
有伙計好奇道:“那吳大老爺不是背靠那知府老爺么?”但這話剛一出口,這伙計就遭人翻了個白眼:“知府老爺?”
另一人伸出根小拇指,朝先前那伙計比了比道:“知府老爺在太子殿下跟前,只能算這個!”
那伙計登時傻眼道:“這么說來,連那知府老爺也……”
眾人一聽,俱都瞪眼蹙眉,不再再多語。
讓他們妄議太子,他們倒還敢——畢竟太子離他們很遠,與他們這些糧鋪伙計八桿子打不上邊,可讓他們背后議論本地知府,他們可不敢。
畢竟這些伙計背后是各大糧商,而那些糧商哪個不與本地官府有過來往?萬一瞎議論說錯了話,叫人將話傳到掌柜的跟前,再傳到那府衙里面,麻煩不就來了?
眾人正自噤噤不語,忽地有個伙計拍著大腿叫了起來:“這可是件大事,萬一那宏昌糧鋪和知府老爺都出了事,那咱城中糧市豈不要有大動靜?可得回去知會東家一聲!”說著,那人當即轉身,朝自家糧鋪跑去。
其余伙計一聽,也紛紛點頭,各自散開回了糧鋪。
宏昌糧鋪被封的消息,很快在糧市里傳播開來,那些掌柜可不比伙計,他們知曉的內情要多得多,他們都很清楚,這宏昌糧鋪的背后,是開封府尹吳仁行,而這糧鋪被封,也基本預示著吳仁行出了大麻煩。
這件事,更揭示了另一謠的真相,先前傳說太子找吳仁行購糧,壓根是子虛烏有,這謠既已告破,說明糧商們囤下的糧食,壓根就沒有買家。
那他們的糧食賣給誰?難道是這些糟了災的百姓,他們哪里來錢買糧,但是如果將糧食運回去,那這一來一回,損失的運費咋辦,一時之間,所有的糧商都沒辦法,只能先堅持一陣,看看情況再做決定。
然而沒等兩天,他們又迎來另一個壞消息。
“宏昌糧鋪,又重新開業(yè)啦!”
還是原來的伙計,還是原先的糧鋪,只是再不見那吳大掌柜。
然雖沒有那吳利坐鎮(zhèn),但并不影響糧鋪開業(yè),更不影響它低價售糧。
宏昌米鋪剛一開業(yè),便打出告示:“因著本米鋪改換東主,現(xiàn)決定依市降價,現(xiàn)大米價格:一斗米十二文!”
十二文的價格,雖較之原先平價稍高一些,但比當下的糧價可便宜不少。
一時間,這糧市又熱鬧起來,那些遭災并不嚴重,還有些余錢的百姓頓時歡欣鼓舞,紛紛爭搶購糧,而糧商們則亂了手腳。
人家賣十二文,你賣二十文,鬼還上你家買糧?
宏昌糧鋪是城中最大糧鋪,原本就米糧充足,再加上前陣子,從外地調來大量糧食,現(xiàn)下是城中供糧大戶。
有其帶頭降價,其他糧鋪怎敢不降?
不降也行,大可以將糧食運回去,但那一來一回,損失的運費呢!而且其他州府又沒有水災,糧價可并不虛高。
辛辛苦苦搶運來的糧食,到頭來只能平價售賣,糧商們可算是吃了大虧。
要知道,臨時搶運,付出的運費本就較尋常價格更高些,這些糧食的本錢已近十文,但不賣又能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