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縣衙正門口就張貼出了公告,上面詳細敘述了朝廷已定江寧縣為稅改試點,欲取消人丁稅,丈量田地,攤丁入畝之新政。
這公告一出,立時惹來無數(shù)百姓圍觀。
“去歲秋稅,不再征收人丁稅賦……”
百姓們大多目不識丁,即便有人朗聲宣讀,仍是不解其意。
便有一兩個破落農戶指著那公告,向身旁一個讀書人打聽著:“這是啥意思,為何不繳秋稅了?”
每年秋稅,都是在次年二月份之前征齊,而江寧毗鄰京都,沒有押運之勞,這征稅時限自可放寬,所以,江寧縣每年的秋稅,都是在次年開春之際征收。
百姓們本已準備好繳納秋稅,聽人宣讀起“不再征稅”,自然大感好奇。
見這農戶誤解,那讀書人笑著搖頭:“不是不再繳稅,是不需再交那人頭稅,這稅還是要交的,只是改到田畝稅中,你家中有多少田,便繳多少稅!”
一聽這解釋,那農戶恍然醒悟道:“這么說來,俺家沒有田,就不用繳稅了?”
他那張老臉笑成了花兒道:“這可是大好事?。 ?
“好事?”
聞,那讀書人冷哼一聲,長嘆口氣道:“你們家中無產,自覺這是好事,可那些鄉(xiāng)紳富戶們,家中田產眾多,他們可不會覺得這稅改是件好事呢!”
那到底還是好事壞事呢!聽完讀書人的話,農戶已經是滿臉迷糊。
而讀書人自不再理會他們,只悠悠抬頭,望向縣衙大門道:“唉,這江寧縣……不……這大明朝……怕是要變天咯!”
他很清楚的明白,何為試點,若是江寧縣推行成功了,那這稅收改革必將推行至全國,至于能不能成功,就要看這新任的陸縣令的手段了!
縣衙公告一出,消息很快散布出去。
照說,這公告對于貧苦百姓,是天大喜訊,理當大受歡迎,但率先得到的反饋,卻不是百姓們爭相歡慶,而是鄉(xiāng)紳們的群情激奮。
道理很簡單,貧苦百姓大多不識字,壓根看不懂公告,而鄉(xiāng)紳們一者識字更多,二來消息通達,更早一步接收到這訊息,三則鄉(xiāng)紳們有錢,大多都住在縣城里,占了個近水樓臺的便利。
總之,諸多因素夾雜,造成這消息最先被傳到到各鄉(xiāng)紳士族耳中。
一石激起千層郎,整個江寧縣城沸騰了。
“不繳人丁稅,反將那些泥腿子的稅都納到咱們的田地里,這是何意?”
“這分明是讓咱們替那些泥腿子繳稅?”
“如此稅改,簡直胡鬧,這是官逼民反啊!”
“趙縣丞,你來說說,這是哪來的狗屁道理,為何獨獨咱們江寧縣的百姓,要多繳稅呢?”
這日傍晚,趙擔剛一回府,便見自家大堂里,已擠滿了人,里面不光有族中長輩,更有不少本縣鄉(xiāng)紳名望。
看到這些人的到來,趙擔唯有苦笑,他所擔憂之事,終于來了。
自趙擔升任縣丞后,趙家地位水漲船高,稍有個風吹草動,這些鄉(xiāng)紳們都會跑到趙家來打探消息,今日這稅改公告一出,自然免不了又齊聚他家。
面對眾人七嘴八舌的詰問,趙擔連連擺手,朗聲喝斥:“諸位安靜,安靜下來,且聽我細細道來!”
好不容易壓制住滿堂喧嘩,趙擔才喘著粗氣解釋:“并非是要多繳稅,只不過將那人丁稅改攤到田畝稅中!”
他這解釋等于白解釋,自然駁不到半分支持。
“那白紙黑字誰還看不懂了?人丁稅取消,不就是免了那些無田泥腿子們的稅么?改攤到田畝稅中,不就是讓咱們有田之人多繳稅么?”
鄉(xiāng)紳們的理解,倒不偏不倚,正中稅改本意。
看這些人精明如廝,趙擔也唯有苦笑。
勸阻不通,他只能板起臉來:“這是陛下的意思,本官作為縣丞,也只能依令行事,大家莫要再鬧,且安心回去,等著縣中派人清丈田地,核算稅賦吧!”說著,他便連連擺手,勸這些人莫再逗留爭執(z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