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殺韃子??!”
    “董郡丞勾結韃子,襲擊林郡守!
    深沉的夜,被這突如其來、撕心裂肺的呼喊悍然撕裂。
    郡衙方向爆發(fā)的喧囂,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
    本就因北方邊境烽火與號角聲而難以安眠的城內(nèi)居民,紛紛驚起,一顆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火光在郡衙方向竄動,映得天際一片不祥的暗紅,預示著燕北郡的這個夜晚,注定血流成河。
    林安國,這位上任僅月余的郡守,雖時日尚短,卻已憑借雷厲風行的手段和深切體恤民情的仁政,在百姓心中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他力排眾議,廢除諸多盤剝百姓的不合理雜稅,開地主豪強卻贏得底層民眾發(fā)自內(nèi)心的擁戴。
    尤其是半月前,他以鐵腕手段將數(shù)十名罪大惡極的山賊明正典刑,人頭落地的場景至今令人心悸,也徹底奠定了他在燕北郡的威望。
    此刻,聞聽這位備受愛戴的郡守遭襲,附近街巷中,無數(shù)被驚醒的青壯驚愕過后,血性壓過恐懼,抄起家中柴刀、棍棒,紛紛沖出家門。
    成群結隊地向著郡衙方向匯聚,要助林郡守一臂之力。
    待這些膽大的青壯趕到郡衙,映入眼簾的已是一片混亂的戰(zhàn)場殘局。
    殺聲雖未止歇,但核心戰(zhàn)圈顯然已經(jīng)轉(zhuǎn)移。
    火光搖曳下,似乎是那平日里道貌岸然的董郡丞及其侄子董都監(jiān),正帶著幾個殘兵向城西方向“逃竄”。
    渾身浴血、煞氣沖天的龐仁,拎著仍在滴血的環(huán)首刀,帶領騎兵翻身上馬,如影隨形般追殺而去。
    馬蹄聲碎,踏碎了舊有的秩序!
    與此同時,留守的邊軍將士與郡衙衙役們正大聲吆喝,竭力聚攏聞訊而來的民眾告知實情。
    “鄉(xiāng)親們!靜一靜!”
    “聽我一!本城郡丞董襲,狼子野心,勾結狼戎黑狼部不僅襲擊鐵血軍寨,更悍然在郡衙行刺林郡守!
    此乃叛國投敵之十惡不赦大罪!我等奉林郡守與鐵血軍寨秦將軍之命,捉拿叛賊,肅清內(nèi)奸!”
    此一出,人群頓時嘩然,驚疑、憤怒、恐懼種種情緒交織。
    衙役們趁機進一步呼喊:“董家在燕北郡經(jīng)營數(shù)代,勢力龐大,黨羽眾多!
    為防止其狗急跳墻,打開城門引狼戎韃子入城,屆時必將生靈涂炭,玉石俱焚!
    懇請各位壯士,為了自家父母妻兒,為了全城百姓,協(xié)助官府守住四門,助我等平叛殺賊,保我家園!”
    林安國與龐仁早已料定,單憑郡衙力量和部分邊軍,難以瞬間鏟除根深蒂固的董家勢力。
    唯有借助民意民心,方能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定鼎。
    因此,這預先商議好的策略,便是第一時間將董襲叛國的罪名坐實了,公之于眾,搶占道德與法理的制高點,繼而發(fā)動群眾的力量。
    眼見民眾情緒已被調(diào)動,邊軍趁熱打鐵,拋出更實際的激勵:“北方韃子大軍壓境,正值用人之際!
    凡是今夜挺身而出,協(xié)助守城平叛,事畢之后,官府絕不虧待,按功行賞,發(fā)放錢糧!
    那叛賊董家經(jīng)營的所有鋪面、田產(chǎn)必將充公!屆時會拿出其中的一部分來,重獎有功之人!”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更何況還占著保家衛(wèi)國的大義名分。
    頓時,人群中爆發(fā)出熱烈的響應:“我愿意相助!”
    “算俺一個!干他娘的董家,竟敢引韃子害我們!”
    “殺!殺韃子!殺國賊!”
    聞訊趕來的民壯們聽到幫忙就有錢糧,表現(xiàn)優(yōu)異者甚至能獲得安身立命的田產(chǎn)、鋪面,無不眼前一亮,群情愈發(fā)洶涌,人人踴躍報名。
    在邊軍的迅速整編下,百余名青壯很快被組織起來。分成多隊,沿著主要街道一路高呼“三哥,老五,走,殺韃子、捉國賊”的口號。
    如同滾雪球一般,隊伍越發(fā)龐大。
    隨后,這些人被分派任務,由熟悉情況的衙役或軍卒帶領,火速奔向青陽城的四處城門,要去接管防務,防止有人開門,杜絕任何隱患。
    此時,早已受命控制西南兩門的張崇及其部下,對前來相助的百姓熱情接應,將其納入防御體系。
    東北兩門,原本與董郡丞關系密切、或許心存猶豫的守軍,見到如此民情洶洶,又聽聞董襲叛國的確鑿消息,哪里還敢有半分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