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六日時間,余令等人就占據(jù)了前河套三分之一的地方。
目前的成績雖然值得驕傲,可余令的心情卻是平靜如水。
若在以往,余令是絕對不敢以這個打法來草原。
之所以敢這么打是因為土默特在進步。
這不是在嘲諷,草原各部是真的在進步。
他們在學大明的居住方式,生活習慣,學大明種植,甚至把大明的官場體系都搬了過去。
這些都是好的,可也因為這些直接把他們拖住了。
大明朝歷代君王和臣子都不是酒囊飯袋。
不是所有的臣子都愿意打腫臉充胖子給人送歲賜,而是沒法子。
大明不是征服不了草原各部,而是征服不了游牧的草原各部。
余令現(xiàn)在就在看史書,屬于土默特的史書,人家是真的有記載。
史書里有反思,還有對各個大戰(zhàn)的總結(jié)。
占據(jù)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失敗了。
雄踞遼東西,巔峰勢力西至蒙古、北至女真和朝鮮,與北元大汗相呼應(yīng)用兵過人的納哈出被馮勝大將軍在金山大敗。(今吉林雙遼)
西北的關(guān)西七衛(wèi)就不說了,一樣被大明給打了下來。
這群人不弱且實力雄厚,但都一樣被大明給打的接連求饒。
不是因為他們很弱,而是因為這群人定牧了!
也就是說脫離了游牧,安家落戶了,想依靠城池來給大明碰一碰。
所以,只需要攻城拔寨就可以拿下他們。
先前他們是逐水逐草而居住,吃不飽就會南下?lián)寠Z。
如果和游牧部族開戰(zhàn),大明這邊就不好打,他們會跑,跑得越遠戰(zhàn)線越長。
戰(zhàn)線越長大明這邊的糧草負擔也就越重。
數(shù)萬大軍在草原,根本就耗不起。
他們也正是靠著這種打法,讓永樂爺最后一次對漠北的遠征無功而返。
看得見,打不垮、追不上!
所以,大明不是打不過草原各部,而是派兵去打容易被風箏。
“如今不一樣了……”
說是攻城拔寨,在這河套也就歸化城像個城。
那些首領(lǐng),頭人雖然也筑起了圍墻,也在建設(shè)堡壘。
看著是很堅固,墻體很厚,也很高,箭矢射不透。
可若是用火藥,他們建造的這些真的不夠看,無關(guān)隘之險,又無城池的庇佑,一旦大軍到來……
“別停啊,繼續(xù)說,愛聽!”
望著愛聽的錢謙益余令笑了笑,繼續(xù)道:
“如今你也看到了,他們定牧了,蓄養(yǎng)牧奴了,他們的優(yōu)勢沒了!”
“那你剛才說他們在進步?”
“是啊,他們真的在進步,他們的書籍都記載的很清楚,有律法,有種植,有手工,就連貨幣都在嘗試呢!”
“這個我懂,那為什么咱們大明依舊很被動!”
余令一愣,隨后忍不住輕輕嘆了口氣:
“涼涼君,大明二百多歲了,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大明已經(jīng)沒有了洪武永樂當年的血氣了!”
“你想說它老了對么?”
余令趕緊道:
“打住啊,這話我可沒說!”
錢謙益也不說話了,讀了這么多書他又如何不懂?
歷朝歷代的史書他都看了,他又何嘗不知道。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從先秦到現(xiàn)在,唯有日月亙古不變。
錢謙益知道,余令想說的是大明老了,已經(jīng)沒有力氣去把如今的土默特怎么樣了。
人老了,就沒了雄心壯志。
所以,維持現(xiàn)狀就是最好的。
可維持現(xiàn)狀也就代表了有心無力。
如余令所,國與國之間,不進步就是退步。
“大明啊,二百多歲咯!”
“所以說根本就不是我余令有多厲害,有具備名將的潛質(zhì),而是笨蛋的我什么都沒做,抄前輩們的作業(yè)罷了!”
錢謙益一愣,忍不住道:
“別人恨不得往懷里揣,你倒是豁達!”
“這有什么,我們一輩子都朝著先賢靠齊,豁達談不上,我實話實說罷了,況且,這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有我,有你,也有這所有人!”
余令只是實話實說,顯得格外的誠心誠意!
“守心,他們也在記錄,你說他們跑了咋辦?
看,他們也在寫史,也在知過往,明興替,你知道的,他們一定也知道!”
“他們可以跑,跑了就永遠回不來了!”
“為什么?”
“因為他們舍不得這些不動產(chǎn),這些不動產(chǎn)若是落到我們的手里他們想回來就回不來了,現(xiàn)在不比當初了!”
“不動產(chǎn)?”
余令笑了笑,起身去看尤家和賀家。
目前在這河套取得的成績其實多虧了尤家和賀家。
這兩家很了解這里,他們甚至了解每個部族。
其實,不是所有的草原部族都討厭大明。
很多部族不討厭大明,但也不喜歡。
他們有很多部族也不想打仗,也不想死人。
和很多大明百姓一樣,他們想安安靜靜的放牧安安靜靜的活著。
鄂爾多斯部下的很多小部都有這樣的想法。
鄂爾多斯部之所以分成四十多個部族,首要原因是“濟農(nóng)”的權(quán)威控制不了各部。
其次就是各部的理念不合。
其余地方余令不知道,榆林這邊余令可是細細了解過。
榆林在面對土默特時很被動。
可好戰(zhàn)的榆林衛(wèi)也沒只挨打不還手,三邊將帥家丁們有時候也會去搶他們。
先前的時候,幾乎每年都有“搗巢”“趕馬”!
鄂爾多斯部因為緊挨著榆林,他們是最倒霉的。
哪怕他們沒有派人去搶草谷,大明的報復(fù)一來就先揍他們。
好處沒有,搶掠的事情沒做,還總是挨死打!
隆慶議和,漠南蒙古右翼諸部在同一時間接受大明“授職封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