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凌川率領(lǐng)的兩千輕騎,經(jīng)過連日奔波早已人困馬乏,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若貿(mào)然追擊,無異于是給對方送人頭。
見敵軍撤退,楊燼旗嘴角浮現(xiàn)出一絲得意的冷笑:“什么草原鐵騎,不過是夾著尾巴逃的喪家之犬罷了!”
他心知自己的龍夔騎不可能追上輕裝的敵軍,因此并未下令追擊,而是調(diào)轉(zhuǎn)馬頭走向凌川。
凌川連忙下馬,恭敬行禮:“凌川謝過將軍救命之恩!”
楊燼旗將玄鐵大戟插在地上,利落地翻身下馬,這個動作在他瘦小的身形襯托下,顯得有幾分突兀。
云州軍士兵們見到這一幕,不禁暗自詫異。
在他們想象中,威震北疆的龍夔騎主將應(yīng)當是魁梧雄壯的猛將,沒想到竟是這般精干矮小的模樣,還使用一桿與他體型極不相稱的大戟。這種反差讓人頗感意外。
然而,沒有人敢表露這種想法,更無人敢小覷這位將軍。
龍夔騎的威名,是楊燼旗一手打出來的,這樣的將領(lǐng),豈能以貌取人?
“小子,這次你可欠了我一個天大的人情啊!”楊燼旗笑著走向凌川,重重一掌拍在他肩上。
凌川鄭重頷首:“救命之恩大于天,凌川沒齒難忘!”
兩人簡短交談后,楊燼旗神色一正,說道:“事不宜遲,我們得盡快動身返回!”
凌川聞一怔,立即追問:“莫非還有敵軍來襲?”
楊燼旗擺了擺手,解釋道:“那倒不是,只是我為了及時救援,率領(lǐng)一萬大軍輕裝疾行,未曾攜帶糧草,若不盡早返回,恐怕大軍要餓死在關(guān)外了?!?
凌川這才放下心來,隨即派人火速趕往高平縣,讓余生為龍夔騎準備糧草。
返程途中,凌川與楊燼旗并轡而行,相談甚歡。
“小子,我不得不佩服你的膽識!”楊燼旗向他投去贊賞的目光,“這些年來,打塔拉馬場主意的人不在少數(shù),但你是第一個敢真正動手的,也是唯一一個成功的!”
凌川苦笑一聲,回應(yīng)道:“若不是將軍及時來援,我這次就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不僅會成為北系軍的笑柄,更要成為千古罪人了!”
楊燼旗朗聲笑道:“我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就算龍夔騎不來,也會有其他援軍,你能獨自將馬群帶到邊關(guān)百里之內(nèi),已經(jīng)算是成功了!”
凌川從這句話中敏銳地捕捉到了關(guān)鍵信息。
顯然楊燼旗是奉命前來救援,而在北疆地界,能調(diào)動龍夔騎的,除了大將軍盧惲籌之外,再無第二人。
當初他沒有請示節(jié)度府就擅自行動,一方面是時間緊迫,等不起層層批復。
另一方面也是預料到節(jié)度府很可能會否決這個大膽的計劃,所以他干脆來了個先斬后奏。
但若無節(jié)度府派兵接應(yīng),這個計劃的風險將更為巨大,即便成功將馬群帶回關(guān)內(nèi),也極有可能招致胡羯大軍不惜代價地猛攻云州邊關(guān)。
因此他在行動前,故意將消息在云州高層將領(lǐng)中散播,目的就是借某些人之口將消息傳給大將軍。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