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大家反響熱烈,張大勺當(dāng)然高興。
不過老爺子并不倨傲,馬上就客氣上了。
他對江四小姐說,“什么名家啊,您太高抬我了。我就是個做飯的廚子而已。把飯做好,能讓大家吃得滿意,翹翹大拇哥,我就知足了?!?
“其實這道菜之所以少見,并非真的難做。最大的原故無非也就是需要耐心法兒,比較費(fèi)工夫罷了。大多數(shù)的人沒有那么多的時間,細(xì)模細(xì)樣地準(zhǔn)備,專心致志地去做?!?
“但這道菜也的確吃功夫。無論原料的選擇搭配,還是刀工和火候,要求都比較細(xì)致。更接近于府門兒和宅門兒的私家菜?!?
“要是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想如果您來做,多半是比我做的滋味更佳。今天我拿這道菜為您洗塵,純粹是碰巧了,有點班門弄斧。您可別一味說好,也得給我好好挑挑毛病才是……”
江四小姐可沒想到張大勺轉(zhuǎn)臉就捧上了自己,也立刻謙虛起來。
“什么?我?您太看得起我了。我只是嘴饞好吃而已。勉強(qiáng)算是個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的食客。哪兒能和您相比???我要挑剔您的菜,才是班門弄斧。雖然我也略通廚藝,但也就是家里隨便做做的水平罷了。否則也不會連個餐館也經(jīng)營不好……”
“不,這話可不能這么說。您實在太客氣了。”
張大勺斷然搖起頭來。
他是真正的飲食專家,尤其涉及到勤行上的道理,那一是一,二是二,絕不能打馬虎眼的。
老爺子相當(dāng)認(rèn)真的說“這好吃的人多數(shù)都會做越是愛吃,越是會吃要求就越高。私下里就越會在飲食上下功夫,正所謂求人不如求己嘛。長此以往,為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怎會沒有幾道獨門的拿手菜呢?所以啊,真正的精細(xì)好菜,往往多出自于好吃者的私人府邸。莊館里是吃不到的,也只有少數(shù)制作便宜的才能偶爾流傳出來。”
“像‘潘魚’,‘佛跳墻’,哪樣不是足以傳世的佳肴?即便是宮廷里也一樣,否則乾隆和西太后也就不會非要弄專屬他們自己的小廚房了,變著法從外面弄廚子進(jìn)宮里來伺候。就說大家都聽說過的芙蓉雞片和眼前這道這柴把鴨子,本質(zhì)上還就是宮廷里的私房菜?!?
“您也一樣啊,當(dāng)年,吉士林的‘奶油栗子粉’不就是您的個人創(chuàng)造?老康早跟我念叨過這事兒。這個甜品那是相當(dāng)令人驚艷,單就這一樣?xùn)|西來說,曾經(jīng)都壓過靠甜品起家的起士林去了。我也試著做過,對您的這份巧心思,我是佩服得緊呢。由此也足見您的烹飪水準(zhǔn)。誰要說您不善烹調(diào),怎么可能?我是不信的?!?
“至于我們勤行的廚子,灶上本事是在于怎么用短時間置辦出成套的、體面的官席來。我們最擅長的菜肴雖然好看也好吃,但都是冠冕堂皇的東西。菜肴的烹飪要求與細(xì)致的火候菜大大的不同,屬于完全不同的路數(shù)。我們講究的是香軟,要的是快捷體面,卻失于鮮嫩,往往中規(guī)中矩顯得死板。所以在酒樓干廚子,和去私人府上做廚子,完全是兩回事?!?
“當(dāng)然了,反過來也是一樣。長處在鮮嫩的私房菜再好,卻只宜于闊而細(xì)致的家庭待客?;蛘哂糜趲孜恢v究吃喝的好友聚餐,對于官席卻是不適合了。就是勉強(qiáng)用得上,也絕對沒有好處。就是能做得好,也絕對吃不好?!?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您想啊官席一開就是兩三桌,或十幾桌幾十桌,這種正式酒席,大宴賓客的場面,吃飯等于行禮,一舉一動都有約束,耽誤工夫是必然。偏偏細(xì)致的火候菜,吃的就是火候,一勺只可炒一盤,最多炒兩盤,而且來了就得吃,連傳菜都得小跑兒。過幾秒鐘,便過時不適口了?!?
“所以啊,真正的精細(xì)好菜要是用于莊館的客人,卻是難有好評。您別看譚家菜的名聲響亮,如今已經(jīng)流于莊館氣了,變味了。要是當(dāng)年,你讓他辦酒席,兩桌就是極限,他還得提前準(zhǔn)備個三五天。再多,他就是吐了血也弄不出來。是不是這個道理?”
“至于您,要是為了餐館的買賣不好就妄自菲薄,恐怕還真想岔了。照我看啊,您那餐館買賣不行,不是您的廚藝不高明,反而很可能是您的廚藝太高太雅所致。別忘了,好的廚師是需要懂得欣賞的食客的。而您的餐館又是開在異國他鄉(xiāng),您能指望那些外國人吃明白您的精細(xì)菜嗎?怕是曲高和寡難免,牛嚼牡丹是必然啊……”
張大勺的這番話,那是有理有據(jù)。
不但把私房菜和莊館菜的區(qū)別給講明白了,一下子就解開了江四小姐長久以來對于餐館經(jīng)營的部分疑惑。
而且他還專門提及江四小姐當(dāng)年的得意之事,好好的捧了江四小姐一把。
那江四小姐還能不高興嗎?
“哎喲,謝謝您的提點,更謝謝您這么看得起我。要不說,行家還就是行家呢。果然見解獨到,高明之至。今天聽了您的這一席話啊,我才有點明白過來。好像真是這么回事。要不干脆這么著吧,咱們也別說誰指點誰,誰是班門弄斧了。武人以武會友,文人以文會友。咱們既然都是愛飲食和烹飪的人,就以菜會友。今天我沾光先吃您的菜,正月初五晌午,我也擺一桌宴席來回請您,您看如何?如不嫌棄,到時候,您也品品我的私家菜……”
這話同樣說到張大勺的心眼里了。
基于江四小姐的家庭環(huán)境很不一般,他確實有心想要見識一二。
蓋因富有家庭的私有之菜,很少有外傳的,而且都好,都有特別的烹飪法。
甚至往往會有獨特,讓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老爺子也盼著自己平淡的生活里能有點驚喜,很可能江四小姐就是給他驚喜的這個人。
不過盡管如此,對這段飯倍感期待的張大勺卻不肯貪人之功。
他雖然接受了邀請,卻也沒忘了給寧衛(wèi)民擺好。
“嗨,您要請客,我是求之不得。到了日子口兒,我是絕不會缺席。至于我這點見識呢,您要覺得有幫助,那是我的榮幸。不過啊,您要是都?xì)w功于我,我也要慚愧的。”
老爺子說著一伸手指向?qū)幮l(wèi)民,“因為說實話,這些見解,這些主張,也有這小子的功勞。原本我也沒有想的這么清楚。說起來還多虧了這小子開了家主營宮廷菜的飯莊子,而且還想要在國外開分店。我們見天兒湊在一起沒事就琢磨,用哪些菜合適,怎么干合適,這么一來二去的,這才有了這樣的經(jīng)驗和共識?!?
跟著老爺子還笑著為江四小姐指了指桌上的幾樣菜。
“哎,對了,這小子他也是個懂得吃喝的吃主兒。他自己琢磨出的菜色也挺有意思的,您看今兒這桌上的松仁玉米,蠔油生菜,這兩道菜就是他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如今已經(jīng)成了他那個飯莊子賣的最好的幾個菜之一,對了,那什么椒鹽蘑菇,和鴨蛋黃h南瓜聽說在日本也很受歡迎。要說這老康真是收了個好徒弟啊,我可羨慕的很呢……”
確實,有別于當(dāng)時大多數(shù)京城家庭大同小異的內(nèi)容。
今天中午馬家花園這一桌飯菜的規(guī)格可絕對稱得上是頂尖兒的了。
因為除了京城人過年都要有的一些傳統(tǒng)菜式,像“肉皮凍兒”、“芥末墩兒”、“豆豉豆腐”、“山楂拌菜心”、“米粉肉”、“清蒸魚”、“清燉雞”、“南煎丸子”、“蔥爆羊肉”、“紅燒排骨”、“家常帶魚”、“肉末雪里蕻”和“八寶飯”這些,今天的席面上還有好幾道堪稱獨特新鮮的菜色。
張大勺親手烹飪的柴把鴨子和蹄筋燒海參自不必說,都是味道極為絕妙的大菜,占據(jù)了桌子上最顯眼的主要位置。
但另外還有兩道極為鮮亮的素菜也同樣很引人矚目,令人耳目一新。
那就是寧衛(wèi)民抄了未來餐飲業(yè)的作業(yè),提前“發(fā)明”出來的松仁玉米和蠔油生菜。
別的不說,就說這年頭的京城,蔬菜生產(chǎn)還沒有完全打破季節(jié)的桎梏。
雖然京城從1984年就開始大力發(fā)展大棚菜,也在太陽宮和小湯山先后建立了引進(jìn)外國蔬菜的“特菜基地”,就連外埠菜也從去年開始大力供給京城。
但對于廣大的市場需求來說,這些還是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