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正格的,霍司長幫忙給弄回來的幾處院落是真不錯。
逛之前,寧衛(wèi)民的心里多少還覺得為了這件事欠下偌大一筆人情債有點冤枉呢。
他過去來這兒和古今文化協(xié)會交涉的時候,曾經走馬觀花的看過這里。
當時覺得不過也就仨院子嘛。
而且讓古今文化協(xié)會占據(jù)了這么多年,都私搭亂建的不像樣了。
實際上除了那江家住過的四合院算是個正經的房子之外。
其余那一處戲樓,一處花洞子,都是原有基礎改建的簡易房,毀壞比較嚴重。
就是恢復舊貌,用處好像也不是很大。
所以寧衛(wèi)民之前一直認為自己替老爺子弄回來這些房,頂多也就是給老人一種心理安慰罷了,實際意義不大。
但這回他跟著康術德溜達著再看卻不一樣了,他的想法就完全改變了。
要知道,他今天在這兒專等瓷器入庫,有閑心也有時間,能夠看得更仔細。
另外,對馬家花園的過去有著充分了解的康術德,無疑也是最佳的導游。
從老爺子的嘴里,他對馬家花園的舊日生活,和這些具有補充和輔助功能的建筑有了更多和更深入的了解。
也就越看就越能體會到這幾處房產的妙處,漸漸地開始慶幸。
認為多虧及時收回來了,否則真的錯過去,自己日后才要后悔呢。
先說那江家的小院,房子的建制和規(guī)格上也就罷了。
中規(guī)中矩的一個民居四合院,各方面都和宋家住過的小院差距不大。
特別之處,倒是原先學西洋建筑的江先生,當年有空閑的時候,喜歡為庭院造景。
尤其喜歡用漢白玉的材料,親手做一些西洋石雕,也稱胡人像。
有些至今仍然留存在園中,就像園中花壇的四周浮雕就比較罕見。
寧衛(wèi)民仔細一看,竟然都是胡人騎獅,胡人騎像,這屬于江家住的院子特別的地方。
還有個角落里的石頭燈臺,更是令人看了嘖嘖稱奇。
因為那已經不是傳統(tǒng)的歐洲胡人像,而是穿著西裝禮服的近代歐洲洋人像。
寧衛(wèi)民還沒見過這樣的東西,這完全可以說,是體現(xiàn)了民國時期中外交流的新背景。
但這還不算什么呢,因為從老爺子的口中寧衛(wèi)民還得知,在北平淪陷時期,為了辟邪,江先生一度還創(chuàng)作過一個真人大小,蛇發(fā)女妖美杜莎的全身像。
不過也正因為雕像太過惟妙惟肖了,那女妖彎曲的卷發(fā)上爬滿了尖牙利齒的長蟲。
有的長蟲還探出半個身子,張牙舞爪的,實在是可怖。
到底能不能嚇著日本鬼子不知道,反正江太太先被嚇得心神不寧了。
出來進去的看著實在是不舒服,于是院兒里沒擱幾天就使人把雕像給拉走了。
后來聽說是給弄到德國飯店去了。
大概只有洋人才不介意留著那樣的讓人毛骨悚然的東西。
聽完這段典故,寧衛(wèi)民除了哈哈笑,也不免心里一動。
覺得這兩處并列的院子,今后要是維持一中一西的文化區(qū)別也確實不錯,等于兩種生活情趣就都有了。
這以后,自己要是住這兒和老爺子比鄰而居,一人一套房,那可是挺美的呢。
其次再說說這花洞子,原本這是最讓寧衛(wèi)民失望的地方。
因為目前他所能看見的東西,就是一溜簡易的排子平房兒而已,房頂都是瓦楞板和油氈的,門戶矮的得低頭才能進去。
說白了,這里早就成了古今文化協(xié)會的庫房和雜物間了。
所以一直以來,古今文化協(xié)會的人把什么破爛都往這兒弄。
破柜子、爛桌子、舊書報……
再加上年久失修,整個院子無論房里房外,地磚都沒幾處完整的。
唯一特別的,房子里面倒是有一溜兒長長的磚石砌成的臺子,就跟土炕似的。
可經老爺子隨口一解釋,寧衛(wèi)民就不這么想了。
反而跟他剛才看見假山底下的冰窖似的,又慶幸起來,稀罕得不行。
敢情據(jù)老爺子說啊,別看這溜兒小房蓋得這么丑啊,可花洞子的基礎還在。
無論里面是三層厚的山墻,還是那一長溜的“盤龍炕”,還都是完好的。
所以要恢復啊也容易,依著墻后搭的這些破東西先都給扒了。
然后只要再把盤龍炕和炕上的煙囪給通了,花棚子用玻璃給搭起來,再鋪上一層卷席就行了,什么不礙的。
而且由于現(xiàn)在作為主材的玻璃便宜了,要重新再修好,反而比起當年要便宜得多呢。
回頭要能從黃土崗請個有經驗的花把勢來,利用棚內火炕的溫度,不但能在隆冬培育出反季節(jié)的新鮮蔬菜,而且還能用火熏出反季節(jié)的美麗鮮花。
用這種辦法產出的蔬菜就是過去所說的“洞子貨”,主要有黃瓜、扁豆、茄子、韭菜等品種。
用這種辦法產出的花卉就是京城著名的“痘ā保幸毒鍘20檔ぁ1燙搖7傘15窶嫉榷嘀幀
過去的馬家,冬天不但有鮮果、鮮菜可食,堂前的鮮花也是一年四季不斷的。
尤其是花洞子培植的“龍須牡丹”最為有名,一年可開兩季。
不像洛陽牡丹,一年只有一季花開。
沒的說,經過老爺子親臨現(xiàn)場繪聲繪色的描述。
在寧衛(wèi)民的腦海里,過去馬家的盛景,越發(fā)的清晰和完善起來。
他大有孫猴子發(fā)現(xiàn)了“水簾洞洞天,花果山福地”的感觸。
一想到自己以后也能夠有這個福氣,享受冬天自家產的鮮花和鮮菜了,他就美得要冒鼻涕泡。至于最后,真正讓寧衛(wèi)民心潮澎湃的還是得說那戲樓。
這個戲樓盡管已經被魔改的面目全非了,變成古今文化協(xié)會的辦公樓。
而且多年以來歷經風吹雨打,戲樓的外貌已經被歲月腐蝕,顯得陳舊不堪。
但話又說回來了,這座戲樓高度足有八九米,總共三層。
從外面看去,飛檐高挑出屋脊之上,在一片平房中突兀聳出,依然有股子迥然不群的勁頭。
而且寧衛(wèi)民跟著康術德走進去之后,發(fā)現(xiàn)里面變化還不算太大,基本上是可以分辨得出舊日的模樣。
在老爺子指引下,原有的前臺后臺、上下場門的位置,仍能找到。
抬眼望去,飛檐立柱、彩畫合璽,雖然已經斑駁,可憑著痕跡分辨,無一不極盡講究。
但最牛的還得說原有的那個大舞臺。
那臺子的高矮能與一個成年人的胸口平齊。
鑼鼓家伙是可以擺在在臺下口的,還可以掛上紗簾相隔,說起來比京城有名的廣和樓戲園子還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