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北房又轉(zhuǎn)向東邊。
東廂房和西廂房對應著,也是三間寬。
這幾間房打開后,最難能可貴的是,中間的明間與兩個側(cè)間之間各有一個鏤空落地罩,也很完整的保存了下來。
東廂房的這對落地罩是棕黃色的,芭蕉下面呈圓柱形,上有葉基,直至一人多高處漸變成細碎圖案花格。
若論制作水平,不但能與故宮的落地罩水平相近。
要論設(shè)計的心思之巧妙,似乎還更有新意些。
寧衛(wèi)民一看就異常喜歡,情不自禁大加贊談。
“這東廂房的落地罩真絕了!太漂亮了!巧奪天工!完全可以說是藝術(shù)品!這比京城硬木家具廠‘運動’時候抄來的那些東西還做工細膩??!”
“老爺子,我從硬木家具廠買下了那么多家具木器的,也就是一個“松鼠葡萄”落地罩,才能跟您這房里的落地罩相媲美??赡沁€是單奔兒一個,又被我安在了‘壇宮’飯莊里。”
“說真的,別看您這房就只是民居,可這個芭蕉落地罩著實讓我羨慕啊。比我那五號院幾間房里的普通花罩、八方罩強多了。我那皇叔的宅子,這點上可被您給壓過去了。”
見寧衛(wèi)民如此識貨,康術(shù)德自然也分外高興。
“那可不。民居怎么了?民居你也得看誰造的??!滿京城你可勁兒找去,你再找不出第二處像馬家花園這樣高水平,堪稱獨具匠心的私家園林來!”
說了老半天,本來已經(jīng)有些口渴的老爺子,此時談興重新被撩撥了上來。
“我可不是吹啊。你小子也別拿豆包不當干糧。別忘了,這可是營造大匠馬輝堂給自己榮養(yǎng)建造的宅園,他還能不上心嗎?何況馬家與另一營造世家‘樣式雷’還是累世交好,與清代疊山大師‘山子張’的后人也有姻親。所以這個馬家花園,運用了不少別處私家園林比不上的高明手法。”
“高明之處在哪兒?就在樸素之處見精致。哎!首先你得清楚一點,馬輝堂經(jīng)營此園時,清朝已經(jīng)滅亡,其建筑原本不必受到封建等級制度的制約的。但整座宅園依然采用了相對較低的屋字形制,僅有一座廳堂為歇山頂,其余絕大多數(shù)建筑均為硬山頂。且均采用卷棚頂或鞍子脊,墀頭戧檐磚上不施磚雕,梁枋上也僅在箍頭部位略繪彩畫,顯得非常樸素。”
“這為什么呀?就因為馬輝堂認為自己的身份只是匠師和商人,他不愿效仿官僚追求宅院表面的富麗堂皇,只求平和樸素的風格。說白了,給皇家服務了一百來年,頤和園都是馬家造的,人家什么房子不會弄???但人家重里不重面,自己住的地方可不愿意流于高貴華美的形式,更看重的是住著怎么愜意舒適。所以才把心思全用在了園林造景和室內(nèi)的裝修裝飾上了。這叫包子有肉不在褶兒上?!?
“就說這花園子的建筑布局吧。此園最別致之處,在于其巧妙的院落空間劃分。園內(nèi)幾乎沒有使用隔墻,各院均以假山和游廊來分隔,或?qū)掗?,或幽深,或小巧,形態(tài)各異。通過花木水石的環(huán)繞點綴,來達到一步一景的效果?!?
“在過去這花園子完好的時候,人從進入園門開始,行進路線就不斷在假山和廊子之間來回穿插,迂回曲折。園中的游廊也很長,多帶有坐凳欄桿,爬山繞屋,高低起伏,縈回穿插,且與住宅部分的過渡很自然。馬輝堂本人對此也最為得意,當年經(jīng)常親口給人評點其中的奧妙所在?!?
“另外,馬家花園的建筑用料上當然也是非常講究。但凡廳堂均用金磚墁地,墻壁均磨磚對縫,精致而密實。論房屋質(zhì)地可不比你那五號院差。尤其屋內(nèi)設(shè)置了多種落地罩、花罩和多寶格,做工都是精益求精。不但用料質(zhì)地上乘,款式也是推陳出新。許多都出自當年的大內(nèi)走工之手,能不比一個普通宗室家里的物件強?開玩笑呢?!?
“尤其是蓋這個花園子的時候,京城已經(jīng)有了自來水、電燈、汽車和電話,馬家建造房屋的時候,把這些現(xiàn)代設(shè)施都引入其內(nèi)。而且為了娛樂又修了臺球廳、歌舞廳,同時還保留了傳統(tǒng)的戲樓、財神廟和佛堂。所以在功能性上,馬家花園是兼具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住宅的全部優(yōu)勢?!?
“最后,真正讓馬家花園超越一般園林的地方在于造景之絕妙。這園子里啊,共有兩座較大的假山,此外還有五六組精美的石峰,整個院子均環(huán)以游廊。園內(nèi)的三處水池均可見精美雕塑與噴泉。而且馬家是直接在池內(nèi)種植荷花。到了冬天,就在池中鋪上草簾子防凍,這是一種很昂貴的荷池營造手段,非其他宅園中所常見的在池中放置荷花缸的布景手法可比。尤其在戲樓的南面,馬家還特別設(shè)有兩座大型‘花洞子’,也就是花房,專用于冬天培植花草。這就讓花園子一年四季都名符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