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他年歲大了,恢復(fù)能力一天不如一天,身子骨根本扛不住。
硬咬牙干一天活,反倒會讓他徹底變成臥床不起的病號,連下床都會很艱難。
連他自己都說,才五十歲出頭,怎么就跟個廢物差不多了。
連去醫(yī)院也沒用,醫(yī)生也沒有見效快的醫(yī)治辦法。
唯一能做的,也只是給他打一針消炎藥和鎮(zhèn)痛藥暫且緩解。
給他的建議是,想要好轉(zhuǎn)只能是慢慢將養(yǎng)。
而且需要中醫(yī)的推拿、按摩等舒筋活血療法才是正途。
于是羅師傅的生活開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車間的事兒顧不上了。
只能分頭托付給自己的徒弟車間副主任,還有親兒子車間段長羅廣盛。
可更麻煩的是醫(yī)治上的不便.
他的腰不疼還好,一疼起來簡直走不了路,怎么去醫(yī)院看病啊?
更何況中醫(yī)推拿的當下是社會上緊缺性的醫(yī)療資源,優(yōu)先離休老干部。
看一次門診得排老鼻子隊了,光這一去,一等,就讓人受不了。
他的大兒子可是完全指不上的。
何況出于對廠子的情分和責任感,出于自己的面子和自尊心。
他都不可能再讓羅廣盛扔下廠子的事兒,把時間全耗在陪他看病上。
所以這個時候,多虧他還有個小兒子啊,就體現(xiàn)出羅廣亮的好處來了。
羅廣亮是自個兒管自個兒,只要把時間錯開,幾乎可以隨叫隨到,隨時滿足羅師傅的需要。
他陪著羅師傅看過幾次病之后,就再不去中醫(yī)院了。
專門花錢托人找了個大醫(yī)院退下來的老中醫(yī),每天按約好的時間,把羅師傅送過去接受最專業(yè)推拿治療。
絕對的部長級特殊待遇――專人迎候,專車運送。
雖然是三輪車吧,可勝在體貼。
有時候羅師傅一疼起來,羅廣亮甚至都不讓他爸爸腳著地,自己能直接把羅師傅背到老中醫(yī)三樓的家里去。
他還成箱地給羅師傅買了同仁堂的虎骨酒,給他爸爸壯筋骨。
那是八塊一瓶啊。
羅師傅光每天這二兩酒,這一個月下來,就能喝掉一個普通人的當月工資了。
可也別說,那醫(yī)療效果也是真顯著。
這么不知不覺幾個禮拜過去,羅師傅自己就感覺大好。
當然對老中醫(yī)倍感信服,無比感謝。
可老中醫(yī)是個有德行的人。
替羅師傅欣慰的同時,也不愿意把羅廣亮功勞全攬在自己頭上。
就對羅師傅說,“我的醫(yī)術(shù)只占一小半的功勞。真正讓您這么快好起來的,還得說您有個好兒子?!?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種事兒我見多了。沒幾個病人家屬能像您的兒子做到這種程度的。只能說您有福分??!”
“這么見天接送,陪著您,等著您,花大錢讓我給您看病,還給您買虎骨酒喝。少有啊?!?
羅師傅高興是高興,可這畢竟是他的心病,忍不住就搖頭訴苦。
“您是不知道啊。我兩個兒子,這是最沒出息的那個。走歪路了,進去過。我們老大在廠里忙大事,所以才顧不上我。這個到現(xiàn)在也沒個正經(jīng)工作,就成天在外頭拉拉車。不提也罷,不提也罷……”
沒想到老中醫(yī)倒笑了。
“您這人可真逗。兩個兒子,有出息的陪不了您,您倒覺著好。沒出息的這個天天伺候您,您倒看不上?孩子冤不冤?。俊?
“其實要照我看呢,有出息的兒子,那是給國家養(yǎng)的。只有沒出息的孩子,才是您自己個兒的。您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這個理兒?”
“您聽我一句勸,知足吧,多看看孩子的優(yōu)點。就陪著您這兒子,有力氣,有錢,又有心,多好啊。我都羨慕您?!?
“我看人,還就認一條,百善孝為先。您想想看,懂得孝敬自己爹媽的人,即使再壞。他又能壞到哪兒去啊?”
有句話叫旁觀者清。
正是老中醫(yī)這番話,照亮了羅師傅的心。
這段日子以來,他其實心里早就思量上了。
夜里有的時候腰疼犯了,也忍不住念小兒子對自己的好。
覺著養(yǎng)兒確實防老,淚水經(jīng)常濡濕了頭下枕巾。
可就是一貫以來的剛強和自尊讓他難以拔出心里這根刺。
但這回不一樣了,老中醫(yī)的話讓他心如刀割。
促使他以更公平的視角去看待這個被自己早就放棄了寄望的兒子。
于是就在寧衛(wèi)民喝疙瘩湯的時候,
從老中醫(yī)診所里走出了的羅師傅,在扶著樓梯和兒子的手下樓的時候。
也給了羅廣亮一個驚喜。
“你今天要不忙,中午跟家吃了飯再走吧。讓你媽給咱們烙餅,攤雞蛋。咱爺倆也好久沒坐一起喝酒了。我想聽聽你這一年來,外頭蹬三輪的那些事兒?!?
“爸!您……您肯原諒我了?”
羅廣亮立刻沖動地用雙手抓住了羅師傅的胳膊。
記憶所及,這還是他回來后,連看都不愿意多看他一眼的親爹第一次對他表示溫存。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