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寧衛(wèi)民僅僅隨便往包里瞟了一眼,就知其財大氣粗。
因為劉科長的包里還有好幾沓子的鈔票呢,目測怎么也得有個萬八千的。
難怪他們被張士慧給“賊”上了呢,帶著這么老些錢出差,名副其實的土豪啊。
再下來還有戲唱。
張士慧順水推舟接這件事邀請寧衛(wèi)民去喝咖啡,說要表示感謝。
寧衛(wèi)民表面上當然要謝絕。
于是張士慧就故意去攛掇兩個川蜀人。
說寧衛(wèi)民掙的是外匯券,平時老去友誼商店,他最清楚進口彩電的事兒。
就這么著,兩個川蜀人執(zhí)著地纏上了寧衛(wèi)民,苦口婆心的極力邀請。
那么完全自然而然的,抹不開情面的寧衛(wèi)民就加入到幾個人的商談中。
再等到幾個人在大堂酒廊坐下來繼續(xù)一細聊。
寧衛(wèi)民總算是通過他們的對話,大致推測出這里頭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敢情這兩個川蜀人來京城,主要是代表他們廠跟部里申請外匯,好引進彩電生產(chǎn)線的。
要辦成這么大的事兒,那就免不了要送禮啊。
也是巧了,初來京城的他們,正為缺乏搞物資的門路而著急的時候。
老天爺就把張士慧陰差陰錯地“送”到了他們面前。
當時,正在和別人做交易的張士慧,居然抱著煙酒“敲錯門”了。
再然后,他們彼此就認識了。
于是兩個川蜀人面臨的一切困難也就都有了解決的辦法。
因為在他們的眼里,張士慧幾乎無所不能。
不但能給他們找來好煙好酒,能帶他們來這么高檔的地方用人民幣買外國人穿的西服。
而且還答應了他們一定可以幫忙搞一些原裝的進口彩電回去當參考的樣品。
所以眼下,魏廠長急著跟寧衛(wèi)民打聽的就是京城有關(guān)進口彩電的信息。
到底什么價錢?什么牌子?什么尺寸?怎么才能買到?
不用多說,眼下這情況誰不明白,寧衛(wèi)民也明白張士慧和兩個川蜀人之間,到底是怎么個“碰巧”的緣分。
同時他心里也是一個打閃,意識到似乎自己偶然的又見證了一下歷史。
這兩位川蜀人就職的飛虹廠,怕是日后會發(fā)展成共和國中南部第一家上市的集團公司。
所以他們這次來京多半是能夠達成所愿的。
甚至跑下來的彩電生產(chǎn)線恐怕就是他們起家的基礎。
至于說到張士慧,寧衛(wèi)民對其最欣賞的地方,除了這小子善用內(nèi)應,居然懂得用這釣魚一樣的辦法接觸目標之外。
最關(guān)鍵的,恰恰在于這小子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應變,撈取最大的利潤。
拿這倆川蜀人來說吧,本來擱其他人,也就是賣他們點煙酒就罷了。
但對于張士慧就大不一樣了。
他真是會動腦子,一點沒糟踐機會,通過深度挖掘,連私帶公的業(yè)務他全照顧到了。
看樣子,要不把煙酒、服裝帶彩電全賣給倆川蜀人。
把他們包里的錢財全掏空,大概是不肯罷休的了。
這樣的業(yè)務素質(zhì),怎么能不讓寧衛(wèi)民滿意啊?
沒的說,必須得好好配合。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