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張士慧和邊建功,同樣對寧衛(wèi)民的問題起了好奇心。
要是不提還好,就寧衛(wèi)民這么一說,他們也能明顯感覺出來了。
沒錯,“張大勺”的拍黃瓜就是滋味兒與眾不同。
不但吃著比別人的回味足,而且極為清爽。
而那炸花生,難點(diǎn)在于油溫火候并不好掌握。
一般人做的不是易糊,變黑變焦,就是外熟里不熟。
往往發(fā)皮偏軟,還帶著點(diǎn)土腥味。
但桌上這盤卻大不一樣。
顏色發(fā)淺,脆香入味,外表不焦不糊,絕非一般水準(zhǔn)的炸花生仁兒能比。
可這是為什么呢?
“張大勺”到底有什么訣竅,讓這么兩盤簡單的小菜變得出類拔萃,非同凡響呢?
盡管張士慧和邊建功嘴里又塞滿了吃食,根本說不出話來。
可他們無不蹬大了眼睛,豎起了耳朵,熱切地巴望著“張大勺”能把其中的秘密揭示出來。
一點(diǎn)不夸張,這個時候,哪怕“張大勺”提出要把訣竅標(biāo)價出售。
張士慧和邊建功都會心甘情愿把身上的錢都掏出來。
不為別的,關(guān)鍵是拍黃瓜和炸花生米與老爺們的生活聯(lián)系太緊密了。
只要是個男的,幾乎喝酒都離不開這兩樣。
要真能得著這個法子,他們自己也能做出這樣的小菜來。
往小了說,今后能多點(diǎn)酒桌上跟別人顯擺顯擺的能耐。
往大了說,事關(guān)他們?nèi)蘸髱资甑木谱纼盒腋0。鞘墙K生受用不盡。
所以他們真的應(yīng)該慶幸,“張大勺”作為一個耍手藝的人,身上沒有奸商的潛質(zhì)。
老爺子盡管也吊別人胃口,但差不離兒就得。
很快就在他們可憐巴巴的眼神里獲得了心理滿足,把包袱給抖開了。
“拍黃瓜拍黃瓜,吃的是個清爽勁兒,最緊要的訣竅也盡在這一拍之中。一般的情況下,廚師都是用鐵刀拍黃瓜、拍蒜。那不行,這么干就沾上了鐵腥味。所以我從不用鐵家伙拍,只用木板拍,清爽就留住了,最關(guān)鍵的差距就在這兒了。”
“另外,調(diào)料上也有不同。鹽沒什么可說的,只是一般人放的是油潑辣子,我撒的是干辣椒粉,而且還比別人多來了一小勺冰糖水。這樣拌一拌,既免了油膩。用冰糖水來代替油起亮色,還多了層回味。”
“至于這炸生米,一定要酥脆咸香。通常一般人炸完了,都會發(fā)皮面生,甚至半生不熟。那是內(nèi)外濕度不同,水汽不盡的緣故?!?
“我有個獨(dú)到的法子解決問題,就是在炸之前,把花生米倒入盆中,滴上幾滴白醋,加上清水浸泡。晾干之后再小火慢炸,一定得涼鍋涼油的時候放花生米啊,等鍋里沒響動了也就炸好了。一放涼再吃,那就不一樣了,絕無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