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這個年代,外語人才是相當緊俏。
據(jù)傳聞,此時的滬海,就正有一家外資公司,不惜叫價五千元聘請一個外語達人。
而且也要知道,在這個年代,我們的社會奉行的是不借不調(diào)不放人的“人才部門所有制”。
所以外企公司光靠自己來招聘,是很難聘請到條件過得去的人才的。
那怎么辦?
通常情況下,外資企業(yè)就只能通過當時的對外服務有限公司――簡稱“外服”的官方機構(gòu),代替他們來招人,進行培訓。
正因為這樣,我國最初的外企白領(lǐng),可以說一樣端的是鐵飯碗,而且收入也很高。
即使是被外國老板炒掉了,他們也不怕再找工作。
因為用不了多久,就能被“外服”安排到一家新公司去上班。
而收入方面呢,通過“外服”進入外資企業(yè)上班的人,自然要讓“外服”沾沾油水。
那么基本上都是“外服”支付他們的工資,外企只給予獎金和飯貼。
于是,這也就導致了大家眾所周知的,外企白領(lǐng)每月收入既有人民幣,也有外匯券的情況。
當然,由于匯率問題的變動和“外服”抽一道中介費的原因。
往往外匯券的收入,是大于外企員工真正工資的。
說白了,“外服”所起的作用其實相當于獵頭公司和工會的綜合體。
至于寧衛(wèi)民,他的情況還比較特殊,和大多數(shù)人都不一樣。
因為一來,他是皮爾?卡頓本人選中看好的人。
二是他自己也不需要什么鐵飯碗的保證。
所以實際上,他壓根用不著再通過“外服”這個中介,就變成了和宋華桂一樣的少有直聘人員了。
他的薪金待遇是,每月一千五百元的基本工資,獎金和各種補貼另算。
關(guān)鍵全都是外匯券結(jié)算。
所以真要是論起來,恐怕他比那位月薪兩千元的運營部正職經(jīng)理,收入還要高的多呢。
此外,由于皮爾?卡頓公司本身就是搞服裝的。
那么寧衛(wèi)民進入公司,著裝上也不用愁了。
他還會免費得到兩身高檔合體的行頭。
這說的可不是兩身皮爾?卡頓西裝,而是包括了領(lǐng)帶、皮帶、襯衣、皮鞋所有配飾在內(nèi)的全套。
總價值也相當于兩三千元外匯券了。
其次,不通過“外服”聘用,寧衛(wèi)民的檔案就不用調(diào)動。
那他等于在街道還是無業(yè)游民的身份,自然有著充分的經(jīng)商自由。
他要在外面忙和什么其他的事兒,搞他自己的事業(yè),簡直不要太方便。
既能夠起自己的執(zhí)照,也能充分借用皮爾?卡頓公司的資源。
只要符合行業(yè)道德,不影響本職工作,不影響公司的利益,根本就不會有人干涉。
說白了,就為了這一條,如果沒有工資,寧衛(wèi)民都愿意給皮爾?卡頓白干。
因為他絕對能肯定,自己從公司這塊兒獲得的回報,將遠遠的大于他所付出的。
所以相對于這么優(yōu)厚的聘用條件,他簡直都不好意思替考勤制度能否活泛一些了。
但偏偏這時候,宋華桂為了補充皮爾?卡頓的話,還主動跟他提了一下相關(guān)問題。
宋華桂說,他的工作內(nèi)容其實比較像救火隊員,或是特派專員。
今后需要他來負責的事務可能比較雜,也比較有挑戰(zhàn)性。
多是一些國內(nèi)大多數(shù)人都缺乏經(jīng)驗,但又相對重要的事兒。
免不了會有熬夜通宵干的時候,也會有遠赴異地,甚至是海外出差的時候。
所以時間上就需要靈活掌握,一切以工作的實際需要為準。
自然了,沒事兒的時候他大可以隨意休息。
但有事兒的時候就得把事兒解決了才行。
提前把情況說明,是希望他能有個心理準備,到了忙的連軸轉(zhuǎn)的時候不要抱怨。
而對此,寧衛(wèi)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幸運。
毫無疑問,對他而,這樣的工作,那才是夢寐以求的完美啊。
他還能挑剔什么呢?
他現(xiàn)在恨不得當場抱住宋華桂喊上一聲。
“大姐呀大姐,你就是我失散多年的親姐姐吧?你也太會替弟弟著想了?!?
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