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人群中的另一聲打斷:“那就別只是嘴上說說,用行動證明啊!”這聲音如同一把利劍,直指兩位老者的軟肋,引起了一陣哄笑。鄧紫站在臺上,她的目光平靜地掃過兩位老學究,然后轉向人群,她的聲音清晰而堅定:“我歡迎任何人的挑戰(zhàn),無論年齡大小,無論資歷深淺。華清學校的擂臺是對所有人開放的,我們追求的是知識的交流和學術的探討?!彼脑捳Z中透露出一種包容和智慧,她不僅接受了挑戰(zhàn),還鼓勵了在場所有人的參與。
兩位老者在眾人的哄笑和挑戰(zhàn)聲中,臉色變得異常尷尬。他們的身體語透露出不自在,長須老者的胡須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風,禿頭老者的頭頂在陽光照射下顯得更加突兀。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們訕訕地離開了先前的站立之地,躲到了校場的角落里,盡可能避開眾人的視線。
角落里的陰影為他們提供了一絲掩護,兩位老者的討論聲變得低沉而模糊,但他們的神情仍然顯得有些不服和沮喪。他們或許沒有預料到,自己的挑釁會引起如此強烈的反響,也沒有準備好面對這樣的公眾評價。
在角落里,長須老者小聲嘟囔著:“這些年輕人,真是不懂得尊敬長輩?!倍d頭老者則在一旁搖頭嘆息,似乎在反思剛才的行為是否妥當。但很快,他們又恢復了先前的自信,長須老者捻著胡須,搖頭晃腦道:“我就不信那小姑娘能一直贏下去?!?
媯菁適時打斷場下眾人的議論,再一次詢問:“還有人上臺挑戰(zhàn)嗎?”眾人的議論逐漸停息,一位年輕的賬房先生帶著自信的步伐走上臺來。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挑戰(zhàn)的光芒,向鄧紫點了點頭,表示自己準備好了。
鄧紫微微一笑,她出了一個有一定難度的題目,這個題目考驗的是參賽者的算術技巧和心算速度。鄧紫的題目是:“有一家人,他們的年齡之和為百四十歲。祖父年齡是父親的兩倍,兒子年齡是父親的一半。問他們各自的年齡是多少?”這個問題就像是一場智力的角逐,激發(fā)了在場所有人的好奇心。
年輕的賬房先生接過題目,他開始沉思,雙手手指緊緊扣在一起,這是他在緊張時的習慣動作。那柱香越燒越短,他在心中快速地進行著計算。最終,在香即將燃盡之際,他給出了答案:“父親四十歲,祖父八十歲,兒子二十歲。”這個答案的揭曉,讓校場上的氣氛再次緊張起來。
三位大儒核實了答案,確認賬房先生的答案是正確的。在場的師生們對賬房先生的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報以熱烈的掌聲。賬房先生站在擂臺上,他的眼神中閃爍著挑戰(zhàn)的光芒,他決心出一道更具挑戰(zhàn)性的題目,以考驗鄧紫的算術能力。他清了清嗓子,然后提出了一個新的難題:“一位富商有三種不同重量的金條,分別是一斤、三斤和九斤。某天,富商將這些金條熔化后重新鑄成了二十七根相同重量的金條。請問,新鑄的金條每根重多少斤?”
眾師生聽后,一片沉寂。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不明白這題的邏輯,一臉茫然地等待答案揭曉。少數(shù)幾個老師明白考什么,反倒為只有八歲的鄧紫擔心起來,畢竟就是成人老師也沒有幾個人能夠答對。
鄧紫站在擂臺上,她的眼神依舊平靜,仿佛在思考著解題的步驟。她知道,這是一個涉及到最大公約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的問題。
躲在角落里的兩位老學究聽了之后,更是一臉茫然,都覺得這題太難了,卻一副看笑話的心態(tài),面露喜色。他們兩位不知不覺,又回到人群里,開始議論起來:“這題連我們也算不出來,那小姑娘肯定沒轍了?!?
“是啊,賬房先生這是出了個大難題,我看這擂主之位非他莫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