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之外,只見巧峰、怪石參差排列,瑤草、奇花點(diǎn)綴懸崖。
目光掃過寺廟,其上懸著“妙覺”二字。
此便是這處小千世界佛門總綱,有度化此間生靈的佛法之妙。
但見寶殿巍峨,殿宇霞光普照,浮屠塔與優(yōu)曇花相映,盡顯莊嚴(yán)。
殿外有一八寶功德池,池內(nèi)蓮花綻放。
兩人在閻婆羅的帶領(lǐng)下拾級而上,跨入寺廟之中。
跨入的瞬間,王魃只覺無數(shù)梵音入他耳中,蘊(yùn)其元神,令他心頭一震,整個人竟有種渾凝通透之感。
與此同時,他也終于看到了傳聞中的那位守御至絕的天音佛主。
卻并非王魃所想的那般如風(fēng)中殘燭似的奄奄一息,反倒是容顏飽滿,目光精湛,并無肉髻、白毫異象,反倒是如尋常老僧一般,只是面容寬厚,雙耳過肩,雙眸亦有些殊異之處,一者幽黑,一者青紫,除此之外,卻并無異處。
此刻也正朝著王魃看來,嘴角含笑:
“這位便是晁天君的弟子,太一真人吧?”
王魃不敢怠慢。
他也算是與四大界的四位大乘都有打過照面,這當(dāng)中,夏侯天魔隱匿在臥佛之內(nèi),氣息不得展露,倒是看不出什么來,但蓋真人、朝天君以及眼前這位天音佛主給他的感覺,卻明顯是這位天音佛主更為高深莫測。
原先覺得蓋真人所有些夸張,但此刻見到這位天音佛主,他反倒是相信了蓋真人所,當(dāng)下朝著對方行了一禮:
“太一見過天音佛主?!?
寺廟大殿之中,非只是天音佛主一人,其余僧眾也各自盤坐,此刻皆是好奇地看向王魃。
云天界大戰(zhàn),王魃橫空出世,戰(zhàn)績彪炳,令人咋舌,便是這里的高僧們也難于免俗,此刻親眼看到王魃,自然無不仔細(xì)打量。
天音佛主含笑點(diǎn)頭,隨即看向蓋真人,疑惑道:
“道友此來,又是為了何事?”
蓋真人也不隱瞞,隨即便指著王魃,笑道:
“是他要找你,不是我,他說他學(xué)了無上真佛的一些法門,只是其中卻仍舊頗有些疑惑,想要找你指點(diǎn)一番?!?
“無上真佛?”
聽著這四個字,寺廟之內(nèi)的僧眾無不色變。
更有僧人忍不住看向王魃,質(zhì)問道:
“你真的學(xué)了那魔佛之法?”
“那魔佛離經(jīng)叛道,此舉豈不是自甘墮落?”
僧眾們?nèi)滩蛔”慵娂姵貅傻某谅暫葐枴?
王魃微微皺眉,便在這時,天音佛主卻輕宣了一聲:
“阿彌陀佛,諸位且安靜。”
聽得天音佛主的話,寺中僧眾倒是都停了下來,紛紛轉(zhuǎn)頭看向天音佛主。
蓋真人亦是微微皺眉,不快道:
“太一真人也是為了解決無上真佛之禍,而不得不修習(xí)此法,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又有何錯之有?總好過你們這些人,日日守在此處,卻也不管外面是非?!?
顯然,蓋真人對這些僧人們也頗有意見。
天音佛主卻是平和地笑了一聲,隨后屏退了諸位僧眾。
寺廟大殿之上只余下三人,以及閻婆羅,他這才開口,略有些嘆息道:
“蓋真人、太一居士莫怪,此方小千世界之中,流傳的乃是小乘之道,是以我等大多皆以自身超脫為主,若非無上真佛已經(jīng)打上了門來,他們也未必愿意與我一起結(jié)陣迎敵。”
王魃聞,倒是若有所思。
他知曉佛門有小乘、大乘之別,小乘者只為自身超脫,而大乘者則是以救濟(jì)眾生為要旨,可謂一個自利,一個利他。
按照天音佛主所,顯然這里的僧眾之所以不問世事,甚至之前少有外出參與俗事,便是因?yàn)檫@里的僧眾修行的都是小乘之道,只管自己超脫。
王魃有些疑惑道:
“方才諸位高僧都說無上真佛乃是離經(jīng)叛道之法,卻不知這無上真佛的佛法到底有何殊異之處?我修行之中卻并未覺得有何區(qū)別,是以心中疑惑,想要向佛主求教?!?
天音佛主聞,笑了笑,反問道:
“你所修行的是什么?”
王魃也不曾隱瞞,隨即便開口道:“大極樂經(jīng)、慧海解脫經(jīng)、般若法門經(jīng)等等?!?
天音佛主聞,點(diǎn)頭道:
“這正是佛門正宗,與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一脈相承,并無半點(diǎn)問題,不過這一派的經(jīng)義倒是與東方琉璃佛界內(nèi)的經(jīng)義大有差別?!?
王魃不禁好奇問道:
“是何差別?”
天音佛主一字一頓:
“無上真佛,走的乃是大乘佛法。”
王魃微微一愣:
“大乘佛法?可這些無上真佛的僧眾,卻個個兼具三毒,且心狠手辣、冷漠無情,與魔修無異,又如何能是這大乘佛法?”
天音佛主微微點(diǎn)頭,又微微搖頭:
“看來居士的確對佛法深有研究,只不過許多時候,經(jīng)義是好的,但落到實(shí)處卻未必是如此?!?
“佛門大乘之道講究的是普度眾生,大災(zāi)大劫,方有大功德,方得大解脫,可若是無災(zāi)無劫,豈不是無人成佛?”
“反倒是小乘佛教雖則顯得自私自利,諸僧只管一心向善、解脫自我、得享極樂,所以其中顯得笨拙,卻終究是一條穩(wěn)當(dāng)之道,雖非眾生皆能成佛,卻反倒是眾生真正的自救之路?!?
“而那些普度眾生之法,若心懷普渡之念,便非是正念,而是執(zhí)念,執(zhí)念一起,天地便窄,又如何能夠真正的普度眾生?”
“是以我等修行,寧可關(guān)起門來,不問世事,卻也不愿為一己之私,惹來諸多災(zāi)劫。”
“而顯然,無上真佛便不是如此?!?
王魃心頭一時恍悟。
對方所,與他之前猜測的有不少相通之處。
只是當(dāng)時的他,對第三界海的佛門還未有足夠清晰地認(rèn)識,此刻經(jīng)由天音佛主講述,倒是頓時通透了起來,不禁想起了一位佛門前賢的偈子: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若從頓悟而,遠(yuǎn)非另一位高僧顯得玄機(jī),卻正是普通人得以解脫的真正道路。
東方琉璃佛界僧人們所修持的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相比,卻是有了異曲同工之處。
“這么說,無上真佛的教義并無問題,卻被有心之人,在當(dāng)中篡改了核心?”
王魃忍不住道。
“小友果真一點(diǎn)即透?!?
天音佛主點(diǎn)頭贊許道。
王魃卻無笑容,稍作沉吟,隨即鄭重、審慎地問出了一個問題:
“這個人,莫非便是提伯?”
聽到這個名字,天音佛主的臉上,終于微微有了一絲動容:
“小友……竟也知道這位?”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