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太宗皇帝十分重視杜如晦,已經破格賜與了崔氏縣君的誥封;與從一品國夫人相比,正五品下的縣君,還是不夠資格讓王氏親自出迎。
唐朝雖然是個開放并容的時代,也是個十分講究法度制度的朝代。尤其是唐初,風氣還能清正,更是講究上下尊卑。直到中唐、晚唐,法治敗壞,制度罔存,才開了上下尊卑不分的風氣。
作為講究民主自由的現代人靈魂,杜笛對上下尊卑界限其實并不是很認同,但至少這說明了大唐現在還是一個法度森嚴、秩序井然的朝代,總比秩序不存、"人命賤如狗"的亂世要強的多。從這方面來說,杜笛倒是能夠做到對現存秩序的尊重,顯規(guī)則的盛行,總好過潛規(guī)則的盛行。
……
崔氏在前,杜笛與小清漪跟在后邊,進了王氏所在的大堂。
一入內,杜笛就發(fā)現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大堂,粗略看來,至少也得五六十個平方。堂內并不是一個平面,而是從門窗所在的南墻之后四五尺左右,大概是后世一米六左右的距離,延展成東西一條線,在線上建起了一層臺階,把大堂之內劃為南低北高兩個層面,南邊靠門靠窗的所在,只鋪了一層木地板,而沿著一層木臺階向內,則是在木地板之上鋪上了席子,沿著位置擺放了數張矮幾。西向只有矮幾,沒有矮榻,東向和南向則是在矮幾之后各擺有矮榻。
杜笛記得,唐朝是一個尚左的朝代,但大堂和室內的尊位又各不同。
大堂因其空間廣大,以及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歌舞、宴會等大型活動都在堂內舉行,因此南向座為上位,其次為東向座,再次為北向座,最后為西向座。
室內因其空間相對于大堂較小,且具有一定的私密性,而且中國的室,多數為正南正北向,且多為東西長、南北短的構造,因此如果不是皇宮內室的話,普通官宦人家與平民家中,室內東向座為尊位,其次南向座,再次北向座,最后還是西向座。
王氏所在的大堂,南邊靠窗靠門的所在,已經用一級臺階與大堂北邊做了區(qū)別,因此北向座實際上已經沒有了,尊坐只有南向座和西向座。王氏便是坐在大堂正北的一張矮榻上。
;
x